终于读完了《无声告白》,真的很少这样断断续续地看一本书,最近以来我的时间都是这样间断性的,要监督孩子学习,要完善自己的知识,要培养新的爱好,所以最大的爱好——读书反而成了退而求其次的事情。
好久没有一本书给我带来这样的震撼,并没有什么动人心弦的情节,精心设计的章节,有的只是宛如邻人低语的感觉。
虽然对于小妞儿一直以来我没有很明确的目标,就像本身来说我自身也是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可是其实还是有要求的,这段时间也一直在反醒自己,是不是做得有不好地方,是不是管得太多,给予孩子自我修行的时间太少,会不会因为干涉太多而影响了她的性格发展。每当彷徨的时候,我总是会求教于周围我所熟悉和敬佩的过来人,从中修正自己的不足。
可是仅仅是这样也是不够的,为什么?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别人的意见未必可以全部适用于自己孩子。
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很在意父母对自己的期许,文中的莉迪亚有些地方很像我或者朋友们少年的时候,有忧伤,有想往,有自己对人生的领悟,可是这种领悟在父母以爱为名的教育中被剥夺了。怕交到坏朋友就不让和男孩子一起外出,怕交到坏朋友不让参加孩子们的聚会, 每天回到家里除了谈学习还是学习,但是人生难道只是学习这一种修行吗?不是的,其实在我们眼里给孩子设定的人生目标都对吗?有多少是尊重孩子的意愿给予的选择呢?
小的时候,我的愿望是当一名记者,可是最终这愿望被父母PASS掉了,现在想想未必不遗憾啊。中学时候因为数学成绩不佳,被妈妈剥夺了看课外书的权力,那时候我对自己发誓,等自己长大了,当了家长,孩子想看书一定让她看个够,是的,我做到了,只要她要看的,只要是健康向上的,我都给她买了,可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你所选择的不一定是孩子本人要读的,书架上束之高阁的书渐渐地增多了,而她喜欢的玄幻小说、漫画,真的,虽然我买了,但内心是不赞同的,那些书对将来语文的提高并没有多大用处啊,不知不觉间我变得实用主义了。
小妞儿上初中以来,突然之间小学阶段很优秀的她变得不那么优秀了,而我突然之间也变成了一个培养学习机器的妈妈,越来越像文中的那个玛丽琳了,是的,我没有明确的让她成为什么家的目标,但以前觉得小小不言的缺点变得放大了数倍,尤其每周的量化,她一旦退后,我简直觉得不能容忍了,那天她跟我说妈妈,谁谁也变成我的别人家的孩子了,我下意识地反驳,我没有拿你和别人比较,我只是觉得如果你努力你会做得更好!其实呢,谁没有小的时候,谁又不是生来自控力超群的人,以前她写完作业可以用大把的时间唱歌,我也愿意做她的听众,可现在突然之间,我希望她放弃这个爱好,用这些时间来看一些对她将来语文有帮助的书,我最近经常忍不住跟她说,我上学的时候学这门课如何如何?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不喜欢某门课,那是多么有趣的课程一类的。有一天,我居然打断她唱歌,要她干一件我希望她做的事情,她眼里的失望是显而易见的,可我硬是视而不见了。明明她很瞌睡了,我却想给她读一些我认为有意义的书,她跟我说明天听行吗?我居然感觉那么失望。渐渐地,她不敢跟我交流了,前两天她做错了事情,我很心平气和地跟她谈,她居然不适应了,事情解决后,她抱着我,不断地亲吻我的脸颊,我觉得有种要潸然泪下的感觉,真的感谢我在最恰当的时间读了一本正确的书,感谢时间还来得及,没让我在错误的路上走得更远。
前两天,跟好朋友聊天,我说我发现小妞儿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愿了,而朋友一针见血地说,那是因为你说的太多了,你替她做了很多选择,不对,这一切都是不对的,那是小妞儿自己的人生,谁想掌控别人的人生,谁又会希望自己的人生被别人掌控,这是多么变态的想法,以爱为名的教育,我们做得实在太极致了。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我想是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究意什么才是一个成功的家长该为孩子做的,别再把自己的意愿和过去未实现的夙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别再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独一无二的宝贝比较,别再一次次地怕孩子摔倒就提前扫平路上的障碍,尊敬孩子的选择,适当的指引,让她做真正的自己。
原创非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