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念小学的时候,我不用功,最怕背诵课文,经常被老师批评。有一次,教语文课的孟庆逊老师说,你不想背诵课文,就回家去吧!这句话对我的刺激很大。回到家里,父亲问我,真的不想读书了吗?我说,我最怕背诵课文,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继续上学了。父亲没再多说,让我把课文念了六遍以后,他自己看着课本,让我慢慢背诵一遍。就这样,一晚上下来,我逐渐学会了背诵课文,也打起了精神。第二天,回到学校,我报告孟老师,愿意继续念书。孟老师点点头,让我坐在泥凳子上,开始了他的讲课。
说来也怪,虽然我背课文很慢,但是,却喜欢写作文。记得上四年级的时候,父亲给我买了一支“新农村”牌钢笔,我欣喜若狂,写了一篇作文,交给了语文老师。这位新来的语文老师,名字是周聪敏,刚刚毕业于师范学校,说话轻声细语。她问我,这是你用的第一支钢笔吗?我说是的。她让我读了两遍作文,又说了些鼓励的话。过了一个星期,这篇作文被刊登在学校油印的《接班人》小报上。此后,我慢慢知道,周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孟老师不一样。她不多批评,以鼓励学生为主。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只有自己好好学习,才能得到老师的鼓励。而严厉的孟老师虽然改任教导主任,仍是教语文课,特别是每周的周记,都由孟老师来班上点评,点评的非常细致。
到了五年级(1967年),孟老师因为出身成份不好,被学校的造反们罢了官,每天都要接受游斗。学校也乱了套,大家都不再上课。年轻的周老师,则因为对只造反不上课有意见,贴出了大字报,被造反派停课反省。后来,又被下放到边远乡村去了。
有一天,我问孟老师:“老师,你还能给我们上课吗?”孟老师说,你们也不要着急,我会坚持上课的。就这样,孟老师一直把我们的语文课教到六年级。他说,你们是学生,不要跟着大街上那些人瞎起哄,学习最重要。后来,孟老师的这句话我经常想起。假如不是孟老师坚持,可能我也就会参加造反派,不想再学习下去了。
而今,孟庆逊老师已经过世多年,周聪敏老师也已经年老,但是,他们对我的教诲一直藏在心底。
老师啊,你们的话,学生还记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