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表达的亲情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去上班的地铁上看完了马克▪李维的《假如这是真的》,小说中的爱情贵然让人心动,但其实真正让泪点颇高的我飙泪不停的是书中关于亲情的篇幅,男主角和母亲的故事。

一段守护、靠近又远离的亲情关系,像极了我和自己的父母。

写的信,攒满了青春的抽屉。

从上初中开始,几乎每周,我都能在卧室书桌的抽屉里面发现一封名为“写给我家宝贝”的信。写信人以爸爸居多、偶尔是妈妈。

内容五花八门,既有批评我最近闹小情绪、不写作业不听课的,也有肯定我最近表现不错的……最后的结尾一定是“你是爸爸妈妈最大的骄傲”。

这样一写,就是整整六年的时间,占满我的中学时代。

只是那时初中正值叛逆时期,不懂怎么消化别人加于我身上的伤害,只能把怒火转移到父母身上,我最亲近的人。

我埋怨母亲没有给我一个好容貌害我被同学嘲笑,我愤怒父亲在家的坏脾气。那段时间里,我几乎用尽全部力气在和父母对抗。

而每次,这样的宣泄,都是以一个结果收尾。父母沉默,然后,第二天我会在抽屉里看到一封完整的写满几页纸的信。

他们那样渴望理解我,可是毫无头绪,只能凭借自己作为父母的身份猜测孩子的想法。那时的我,只收信,只看信,却从来不会回信、不会与他们交流。我很难想象他们会经历怎样的失望、心痛,然后又鼓起勇气,小心翼翼的写下下一封信。

即使身在一个屋檐下,但他们只敢远远守护身处叛逆期的孩子,承担孩子给自己的所有伤害。

最长的一封信,来自妈妈。我第一次看到信纸上有水渍的痕迹,当时我还没有多想,直到后来我爸告诉我这是我妈躲在房间里哭着写完的,同时一起写完的还有一张申请去西部学校支教的申请表。这和一直以来妈妈在我心目中坚强、强大的女性形象完全相反,她只是个被自己孩子伤到无措的柔软的母亲。

高中毕业后,我还会断断续续收到他们的信。不再是渴望和我交流的小心翼翼,而是以成年人和成年人之间交流的口吻来叮嘱和要求。之后,不管收到的信是什么,我都会回复。

六年的时间,才让我们彼此跨出了这道隔阂,开始尝试着彼此交流。

每一个电话的拨出,是因为想念。


毕业后,我选择留在武汉,因为离家很近,但即使这样我一年回家的次数也只有几次。

这是长大必须要接受的一个结果。如此算来,我对他们的亏欠真的太多,在能够陪伴在他们身边的日子里,我挥霍、毫不自知,丝毫没意识到这86400万美元的重要性。

每隔几天会给他们打个电话,内容依然简单:现在做了什么、准备去做什么……他们给我打过来的频率不高,如果近期降温、治安不好之类的,一定会打电话过来叮嘱几句。

在父母眼中,想用尽全力替孩子做些什么,哪怕已经不能再有充足的能力支撑。就像是阿瑟的母亲一样,得知自己罹患重症,也依然坚持着在为数不多的时日里为儿子做好尽可能多的事情,写下尽可能多的信,去指引他、帮助他……

因着文字的存在,很多不敢提及嘴边的话语都转化成另一股力量,代替自己去传达这份情感。我父母不会开口叫我“宝贝”之类,但在信里写了六年;我不会当面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但通过短信、微信各种方式,第一时间传达了这个想法。

我们就这样,固于嘴巴的僵硬,解放了思想和双手,相互渗透这份亲情的亲密和爱……

愿天下父母身体安康,愿与我一样不善表达的你能够逐渐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理性出现时,感性就会消失。当感性主导的时候,理性就被掩埋。人性的变化,在这两者之间徘徊! 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两...
    陈奕奕阅读 3,483评论 0 0
  • 企业家冯仑在女儿过生日的时候问女儿想要什么,女儿自然是想要独一无二的珍贵礼物,一定拿出去能给朋友们炫耀的,冯仑说:...
    觞咏阅读 4,531评论 2 4
  • 12月3日 星期天 晴 愉悦 今天家中停电了,手机开店的模式好不转了,到书店来上网,继续把店开启。 这一周的...
    医用级护眼阅读 1,742评论 0 0
  • 有一个女孩,她是那样的平凡。 她有个小名字,叫小疯子。 她一会儿沉默不语,一会儿又可以与人谈天说地个三天三夜;她又...
    顾熙卿阅读 2,472评论 2 3
  • 东风吹乱兰台柳 西楼眸凝月色愁 纤手调弦音未成 素心怀远意不休 马蹄踏破春宵梦 雁鸣堆积暮雨秋 几度夜阑灯火尽 知...
    冷眼加白眼阅读 916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