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年代,说起吃,谈起食品,那可是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甜口的,咸口的,辣味的,怪味的,西式的,港式的……只要你想吃什么,那真是应有尽有呀!无论哪种吃食,对于现在的人们,都不会像过去那么馋嘴,那么向往,甚至刻意忌嘴。
然而,在过去那个年代,野菜,糠皮能填饱肚子就算不赖。更别说吃点啥零食什么了。偶尔过年过节,走亲访友时兴许能有点什么好吃的。
小时候家里穷。兄妹多,爹又有病。比起普通家庭更是穷上加穷。相对也就没有多少亲戚要走。那时穷,有亲戚,该走动的因为穷,能不走动也就不走动了。去哪家不得带上点礼品?在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无论去了谁家所带去的礼品主家都不会全部留下。知道这是家里老小一年兴许都吃不上一口的东西。所以,基本上都让客人拿回点去。乡俗叫回蓝(去走亲戚的时候一般都提个篮子)。也好叫家里的老小打打牙祭。我们家很少走亲戚。要去也就是去姥姥家。由于兄妹多,去姥姥家也不能一次全部都去。所以,每次有事要去姥姥家,大的小的都想争着去。要谁去?该谁去自然是爹妈说了算。争的抢的或多或少有那么点想姥姥,姥爷,舅舅舅妈的心思,但更多的是想好久没有变过了的糠菜以外的味道。得到应允的自然高兴的不得了。去不成的颓丧,懊恼的不行不行的。甚至跺脚耍赖哭鼻子……
这说起吃好吃的。自然脑子里几十年都忘不掉一种对现在来说再普通不过的一块月饼了。如今的生活,无论是不是八月节前后,月饼也算不上一种稀罕物。只要你想吃,大小超市,糕点店里,粉饼,月饼估计啥时候都有。尽管品种多样味道多种,但始终吃不出几十年前的味道了。
不记得那块月饼的来历了。或许是不错的亲戚?友善的邻居给的?只记得母亲把那块月饼放在了一个小柜子的抽屉里。当时几个孩子尽管对那块月饼垂涎欲滴,但谁也没有吵吵着要吃。或许是家里早就有了一种规矩。但凡有点什么差样的东西,只要母亲不说让吃,谁也不敢说吃。哪怕是最小,最调皮的弟弟。家里除了有个年迈的奶奶还有一个常年患病的父亲。需要贴补的一时半会也轮不到我们几个孩子。再者就是因为家穷,劳力少,家里有个什么难事容易求人,无力报答往往以此来回还人情。就这样母亲放下月饼转身忙碌去了。大点的孩子跟着出去帮忙干活去了。三个小(我.大弟、小弟)的扒着柜子挪不动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柜子,谁也不说话。手摸着抽屉动一下,动一下……最后,调皮的小弟实在忍不住了,把抽屉拉开一条缝,伸进小手去拿出月饼放在嘴里舔了一下,赶紧放回去推上抽屉。扭头看看被母亲大人发现没有?就这样在小弟的带动下,大弟弟的胆子似乎也大了起来。模仿着小弟的动作也做了一遍。我看着两个小偷,吓的小心脏扑通扑通的跳。最终也没好去模仿他俩,只是一个劲的咽唾沫。或许是他们两个每人舔了一口,控制住了那贪吃的欲望,也或许是怕母亲发现,赶紧跑了,我也怕背黑锅,跟着出去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个偷吃的弟弟见母亲没有发现他俩囧事儿。胆子也就越来越大,想起来了就去偷舔一口。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有一天母亲再开抽屉的时候,猛然发现了那块月饼,它居然变得又薄又小了!母亲一声惊叹:哎呦!我的天呀!表情骤变眼泪都快要下来了,自责道:我怎么把这块月饼忘了?!显然,母亲知道是孩子太馋那块月饼了,在没有她的允许下谁也不敢一次性吃了它,掩耳盗铃一点一点的蚕食后那块月饼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说完,母亲拿出那块月饼,分成五块(大姐没份),一人一块小拇指大小的一块月饼。几个孩子整天盯着那个柜子,不用母亲招呼,见母亲走近那个柜子,早就围拢过来了。这样的时刻早就期盼已久了!当那块指头大小的月饼小心翼翼的放进嘴里的时候,手还赶紧兜住嘴巴,生怕掉下一点渣渣。那可能就是世上最美味的好吃的了!最最好吃的了!
时隔几十年过去了,年迈的母亲也走了,几个兄弟姐妹如今都过的不错。吃的喝点应有尽有。但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