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手里三本书要看,我把《焦虑是头大象》,放到了最后,原因不是想留在最后细细去读,而是,这个书名让我感觉和其他心理学类的书差不多,书名也并没有激起我的好奇心。但当拿起这本书,翻开看到有人给此书写序的内容时,我理了理思绪,拿出纸和笔,调整舒服的坐姿,准备好时间慢慢的去读。
一本书,真不能用书名去评判内容的好坏。书店的畅销书摆台上,最显眼的地方,往往都是那些心灵鸡汤似的书名,让你有一种美好生活触手可及、美好的事物不劳而获的错觉。随便翻开几页,书的内容就像拼凑出来的,说不到你心理。有的人遇见了就如遇见一本好书,书名会让你很朴实,细细交流很真实,不哗众取宠,不巧言令色,很安静也很温暖。
这本书如是。
作者张心悦,一个遭遇“内卷”的“海淀妈妈”,2015年辞职离开职场陪孩子成长,到2020年6月出版此书,五年里,她都经历了什么?她会在清晨送走孩子之后,静静地坐下来,写写一天的安排;会在情绪的风暴到来或者退去的时候,坐在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敲出自己的愤怒和眼泪;会在每日固定的时段,连续写有关同一主题的所思所感,完成某一个部分的自我成长。五年里,她写下了100多万字,在2019年末疫情突发时,不能出门的日子,她整理了文字,把积攒了五年的体力和耐力,在封闭的小区里、在冬夜寂静无声里,轻轻敲在文档上,写出了两本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
这让我想起了此时的自己和过去的两年。她的经历,仿佛我正在进行着,共鸣如此契合并强烈,有一种“我懂你的焦虑”的感同身受。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人们必然是焦虑时代下的社会产物,如果你没有感受到焦虑,你就不曾在这个时代里真正活过,有焦虑才可以谈人生。事实上焦虑一直在,只不过是在这个时代,我们“看见”了它。
书的内容信息量很大,每次读书笔记最多四页纸,这次写了九页半。篇幅章节显然不重要了。
那些能说到你心里去的语句:“给自己按下暂停键”,“和生活保持一张纸的距离”,“在现实中奔赴理想”……我静坐止语。
整本书贯穿“书写”去克服焦虑,如果摆脱不了,如何用书写去与焦虑相濡以沫。张心悦说,写字是在编织内心,你所写的就是你所得的,只要真实。书写需要的不是时间,也不是文笔流畅,而是你自己能否对自己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的肯定。
这本书很适合我此时的状态,里面有好几处和我的状态完美契合,如免打扰学习和写作、完成胜过完美、开始写就是成功的一半、在某一阶段会经常书写某一话题、内心情绪明显的变化……我如此坚持了两年。最开始并没有想能写出什么,只是单纯的选择喜欢,对文字有感觉,和想去完成少年时的梦想。当你的情绪有改善,想法有变化,内心平静且安然,能够面对问题并积极的解决问题时,原来,书写对一个人的状态影响多么重要。
有的人缓解焦虑需要外部力量,过度消费,活在当下的愿意和精致穷的虚荣;假装努力,发朋友圈点赞数增加欣慰的快感;别人对你蓄意恭维,你当真的自喜;碎片似的刷短视频,你以为成长了什么都懂了的错觉……外部的刺激获得的舒缓是非常短暂的,还会形成外部压力的死循环。
有的人缓解焦虑需要内部力量,允许焦虑的存在,依靠自己穿越一个一个危机,进行笔耕不辍。书写是一件孤独的事,会慢慢上瘾,同时也是一件不被理解的事。但是自己是最懂自己的那个人,也是最无条件支持自己的人。
书写与身体一样,都有直觉和爱。
有的人过着精致的穷,有的人过着穷的精致。懂道理还要过好这一生,而过好这一生的却是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