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中午,放学的铃声本该带来片刻松弛。我正准备回办公室,却被一阵急促的呼喊叫住——“老师,不好了!”拨开熙攘的人群,那个画面让我心头猛地一沉:我们班那个总是笑眯眯、像幼儿园小朋友般可爱的小男孩,此刻正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他小小的身体在不受控制地抽搐,嘴角溢出白沫。
周遭是接送高峰期的喧闹人流,而我的世界在那一刻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只剩下自己胸膛里“咚咚咚”如擂鼓般的心跳声。我经历过学生突发的类似状况,可每一次面对一个如此脆弱生命的危急时刻,那种揪心和无力感依然排山倒海。我一边努力维持镇定,疏散人群保证空气流通,一边焦急地等待着救护车。时间,从未如此漫长。
万幸,孩子最终转危为安。但这件事在我心中激起的波澜却久久未能平息。第二天,当我偶然在樊登讲书上听到《低碳水》这本书,谈及现代饮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时,那个惊心动魄的中午瞬间重回眼前。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将这本书推荐给了孩子的父母。
在推荐时,我措辞谨慎,绝无指责之意。我深知,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父母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我只是以一个班主任的身份,一位同样为孩子揪心不已的老师的角度,真诚地建议他们可以关注一下孩子的日常饮食与营养结构。我说:“孩子的身体健康,是我们一切教育的基础。”
这次事件,对我而言是一堂深刻的警示课。它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一年级的班主任,我守护的不仅是四十分钟的课堂纪律和那些拼音汉字,更是五十二个正在茁壮成长却又无比娇嫩的生命。他们的快乐奔跑、专注听讲,都依赖于一个健康的身体。
成绩单上的分数固然重要,但体检报告上的各项指标更为根本。在孩子的成长课表上,“身体健康”这门课,永远应该排在第一位。未来,我或许会在班会课上更多地和孩子们聊聊不挑食的好处,也会更密切地与家长们沟通,共同为孩子们构筑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