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是一场轮回,28年后,我的女儿又迈入了高三的阶段。家委会主任在家委群里挨个征询意见,看有谁能代表家委给班里的孩子们作一番动员鼓励。私信我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动员鼓励不向来就是那些优秀人士的专利?就自已女儿的表现,无论如何还算不上优秀。但因为这个插曲也激活了遥远的思绪,心里确实颇有一番感慨……
那是1995年,当时大家的观念里,能考入大学就相当于鲤鱼跃龙门,一考上大学就拥有干部的身份,从此包分配工作包分房,从此吃上公家饭。那一年,我刚进入高三,当时大学还未扩招,正处于开门扩招的前夕,每年能考进去的人寥寥无几。特别是身处公认的学渣集聚地——文科班,能考上大学的更是寥若晨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我高三之前的两届,上一届考入5人,再上届考入1人,再再上届听说剃了光头。要知道,一个班有50人左右啊,这录取率放在几十年后的今天简直无法想像。
我进入文科班是没有任何悬念的,本身资质一般,又不用功(高一二两年整整混了两年),于是乎,高三第一次校考就取了“辉煌”的成绩,全班50人左右,硬是排名39。对于这种排名的学生,学校也是听之任之,因为大学是铁定考不上的,险险处于不被学校劝说不参加高考的边缘。那时候成绩实在倒数的学生,在高考之前往往会被学校劝说不参加高考,以免影响学校的高考平均分。然而,这个排名并没有激起我内心多少波澜,因为这个成绩毫无意外,算是正常发挥。但是毕竟进入了高三,心里不禁开始茫然,也偶尔蜻蜓点水般闪现对未来的担忧,一触即过,直到那个深夜。
如果说一个人的一生有几个转折期,那天晚上绝对能算上一个。哪怕几十年过去了,那天的情景清晰的犹似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半夜突然醒来,看了夜光表才凌晨三点左右,但却怎么也睡不着了,脑子异常清醒。也许是静极生慧,就像《**》开篇说的一样,一开始天地混沌黑暗,**的灵运行在水面上。**说,要有光,就有了光。那天的**之光也照亮了我,“考不上大学,将来应该做什么”。这个灵魂之问是突然从脑子里冒出来的,就像一束光照亮我混沌的心灵,去思考我从未认真思考过的问题。对啊,如果考不上大学,我去干什么?我想起到了烈日下滚烫的田野,仿佛看到了水田里无处不在的蚂蟥以及在田地间挥汗如雨的父母,不,我绝对不能当农民。我又想到了环境嘈杂、杂乱拥挤的手工作坊,仿佛看见了坐在加工点上直不起身的姐姐,不,我绝对不想靠做手工挣钱。那么,我面前只有一条路了,就是上大学。我必须要考上大学!当我认清前面该走的路后,我就再也睡不着了,凌晨4点起床,取了一本唯一放在床头的代数,到走廊昏黄的路灯下开始看书。次日,找班长配了一把教室的钥匙,从此以后,每一个凌晨4点半,都在教室里与烛火相伴。因为基础太差,很多知识点于他人是复习,于我是重新认识,想要创造奇迹谈何容易,个中辛苦,难以一一细述。感谢诗人汪国真,在那段时间,一首《热爱生命》给我带来莫大的鼓励和勇气。“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从那之后,学习成绩就像开了挂一样,用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人生的首次逆袭。从39到20多名,从20多名到10多名,到最后终于以全班第9名的成绩考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女大学生。那一年,全班上线11人。我所在的高中也以建校以来最辉煌的高考成绩结束了她的历史使命。1996年秋,**中学高中部更名**中学,迁址**城区。
路遥的小说《人生》扉页上有着这么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这句话出自作家柳青的《创业史》,它的原文是:“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辟如政治上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生。”
如今,我愈发有这样的体会:一个选择,便是一种人生。每个人的人生,其实都是选择的结果,今天一个看似普通的决定,或许就能影响我们今后一生。如果当年我没有下定决心考大学,现在的我将会如何?也许过的更好,也许过的很糟,无论如何,我一直都非常骄傲而庆幸,年轻的我,为了自已的未来拼过命,那是人生中第一次主动掌控了自已的命运。也让我明白,人的未来真的是可以通过自已的努力改变的,从此以后,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面对生活的挑战学会从不坐以待毙,而是勇往直前。
考上大学,就是童年故事中说的,从此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以幸福结尾吗?不是的,一切才刚刚开始。但是高三那一年的这段经历教会了我很多,给了我足够的信心与勇气面对人生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