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从来不是个恋家的人,举家欢庆的日子对我来说也并不总是那么有意义。据我妈妈讲,上幼儿园第一天所有孩子都抱着妈妈大腿哭的惨不忍睹时,我只跟妈妈打了声招呼就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后来这个事件被我妈妈拿出来作为我冷血的证据之一,每年过节的时候都要对着来往的叔叔阿姨讲一遍。
我知道她不是故意让我难堪,也许只是遗憾自己辛苦养大的女儿居然对自己没有一点眷恋,也许只是害怕被丢在原地。
但就算不恋家如我,有很多丧的起不来床的时候,我试图过向家里求救。我记得有一次妈妈接到电话,还没有等我说话,说我们今天去哪里哪里玩了,伴随着周围很多人的笑声。我突然就说不出话了,我不知道我的那些情绪,我的那些丧会不会打扰了他们的生活。于是我不断擦掉流下来的眼泪,尽量不让自己的声音哽咽,寒暄了两句,然后挂了电话。
二、
我跟男朋友谈了6年恋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次:
一次是我丧的不行,在家蒙了二十天左右,就是那种知道自己再这样下去肯定会死,但心里的某一部分好像又告诉我,不能就这样死去的时候,奢求从别人那里听到一些话,看看能不能救自己。
我给他打电话,跟他坦白这些天的生活状态。但他是实干派,根本无法理解这种情绪就能把自己绊倒并且摔几个跟头的人。我跟他解释了半天,他也无法理解的时候,我突然打了一个惊颤,然后就从这场丧中恢复过来了。因为那时我明白了,
When we feel defeated,when we imagine we could now perhaps settle for home and what it represents that home no longer exists.
第二次是我决定换专业的时候。他不太会鼓励别人,相反会理性地分析事情的成本与概率,而我是个冲动派,想到什么就想去做什么。我决定的时候他是反对的,摆出各种数据理由,但我那次好像是下了死心,就是对他的各种建议视而不见,然后就去做了。在做这件事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他开始意识到我是认真的,然后便转换态度,开始支持鼓励我,最终陪我到了最后。
三、
这么多年来,如果我可以从家人朋友身上得出一个道理,不是家人朋友是你最大的依靠,而是在你自己没有找到自己之前,没有一个地方或者一个人是你可以“回”的去的。所谓的城市、房子或者是血缘,都不是我能回得去的“家”。
当然我们可以爱人和被爱,希腊哲学家不是早就说过,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和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莽莽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但我想要强调的是,你自己首先必须找到自己,然后你去往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家。成年人最爽的就是you are totally responsible for your own shit,不要把这种权利轻易交给别人,或者在无意识中被别人接管。
回不了的家,因为根本不用回家,你自己才是你自己灵魂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