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去上课之前,我还特意看了一下上一次课程布置的作业,1 周计划打卡,2 日计划打卡,写感受,3,在9月13日之前完成第一次课程复盘。我!一!项!都!没!有!完!成!所以今天去上课,内心忐忑,内容也忘得差不多了,实操碰到一些问题也没有实际写下来,以至于加一来收集我的问题的时候 我劈里啪啦说了一大堆, 加一老师总结得好,你最大的问题就是 ,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哈哈哈~ 就让我们来看看我有哪些问题吧
根据收集的问题,加一着重给我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要做DOIT这样的计划,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们才能更好的贯彻计划,落实行动呀,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会有计划,属于时刻性,就是边计划边执行,后果就是,脑袋里面一团浆糊,感觉什么事情都在做,什么事情又没有做完做好,更没有一个连贯性,所谓瞎忙就是在这个范畴里面,就不停的在时刻计划里面打转,出不来,我发现我时常就会犯这个错误,想起什么就做什么,因为没有目标感,任务感,然后一天下来也没有什么成就感。然后只有不到5%的人会去做计划,即先计划后执行,不过这个计划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只青蛙类型的日计划,就是每天安排三件事情,按照重要性紧急性原则依次处理,它的缺点在于因为时间的局限性,今天没做完或者没做好的事情我们就很容易放弃,然后呢还有不到1%的人会做高阶的计划,从价值观,愿景,五年计划,年目标,半年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到周计划,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系统,如果能把这个系统搭建好,那我们就可以在大脑无负担的情况下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并且让工作,生活,学习,社交,娱乐等各个方面得以平衡,不过这个是需要慢慢习得的,我们现在处于行动管理的初级阶段,现在只需要把底层的工具即DOIT软件使用好,把周计划打磨好,之后的时间范畴更广的计划都会依次铺开来。在这个地方,加一解开了我曾经的一个误区,就是周计划跟价值观是没有关系的,周计划的优先级知识针对精力+时间的占用率的高低,不用考虑太多的东西,我们只需要按照我们就近一周需要处理的事情按照步骤排出周计划 执行就行了。
在这里呢 留下了我今天上课的第一张卡片
接下来呢 加一解答了我第二个迷惑,为什么要把周计划框死?框死的概念是,只要按照步骤把周计划做出来,那么这个星期累死累活都要把任务完成,至于哪一天自己安排。框死的范畴是:任务的数量和质量,所有的任务我们需要多长的时间完成,完成的深度是怎样的,每周完成任务的百分之多少是我们的底线?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制定计划中需要完成的事情,如果我们不能确定数量和质量,这个计划就形同虚设,我们不知道我们每周需要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在赋予生命意义,对生活失去掌控感,日积月累就会变成刚开始将的第一类人中,变成NOBADY ,而且,人始终是动物,有情绪,有惰性,有趋利避害,只想在此刻享受舒服的一面,如果我们不能给大脑下达指令,什么都别想了,只管去做,那么我们真的会找很多理由来阻碍自己完成任务。最后,没有一个数量和质量,没有框死实际去实践过,在周反思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对于我们来说,每周做的事情是不是我应该做的,做的事情和长远的价值观有没有联系,什么是应该继续做的,什么是应该停止做的,什么是应该开始做的。
讲完这些过后,我们就来到了实操阶段,开始手把手的教我如何制定周计划,前面收集的过程就不多讲,这一次在按照生命之花的维度上又加了重复和非重复的区分任务的维度。
为什么需要这个做这个,我很认同加一的一个观点,每周每天重复做的事情,形成了我们的思维认知和习惯,如果这个部分每周监视的时候没有多问这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做,要达到什么目的,达到这个目的的方式只有这一种吗?这个事情分解下去的下一步行动的时间和深度是否是达到要求的?自己挖的这个坑自己是否填的满填得舒服?这些问题搞不清楚,那也只能说明我们还是在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未来的导向一定也是浑浑噩噩的一辈子,所谓成长,不过就是在实践中思考出成败的原因,保留好的,剔除坏的,添加进来不知道是好是坏需要验证的,不断蜕变,不断前行。
在这里,留下了我的第二张卡片
好了,在加一的指引下 完成了周计划的收集,重复事项的DOIT项目设定,布置了这个月的作业
咳咳,这个月!我一定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然后简单复盘了今天上课的内容,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很旷,大家只是看我这一次的复盘都会觉得很心累对不对,我也是的,想想要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心力去建立这个系统,我都想撤退,而且现在我的状态用加一的话说,别说入门,连门在哪都不知道,不过呢,我还是相信我自己可以做到的,这次比上次好,对软件的操作手感要熟悉一些,而且让未来会发生巨变的这套GTD系统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也允许自己进步慢一点,连门都没找到,那就努力找门,不知道怎么做 就按照加一说的实实在在的去实践就好,反正这套系统又没变,而我在一点一点的成长,总有一天,我会吃透的对不对?
最后附上我经过加一指点过后的周计划表,还有日计划,今天超额完成任务哦,把复盘一气呵成,虽然很多口水话,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