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完成了一个新要素的设计工作,有几点感慨,和大家分享一下。
1
不要受制于习惯性思维方式
不同性格的人,会自然而然的选择自己熟悉的思考方式,来开展工作。
内向型人格的人,倾向于独立工作,喜欢自己来完成整体架构搭建、内在逻辑的设计。
外向型人格的人,在讨论中学习和思考,他们需要外界的刺激、反馈。
企业内的任何项目,都是团队合作完成,所以用相对稳定的工作模式,完成不同的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由于立场的不一样,看待同一事物,各方的角度和观点也会有差异。脑洞大开的产品经理通常非常激进,工艺设计师和研发工程师,则更多的考虑实现技术可行性,有时候会显得保守。
因此,当面对一项全新的任务,尤其是它又是抽象的新东西时,第一步最好是发散性讨论,即头脑风暴。
每个参与讨论的人,利益出发点都是不同的,会有不同的想法。
头脑风暴的重点是思路碰撞,鼓励不同的声音都能够被完整表达出来。
当然,真的有些人,别人还没说完,他就迫不急待的反驳。
这种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叫停,鼓励发言人说完。
2
模糊是不好的,要追求精确
在经过充分的讨论以后,思路有了,但是不完整,不系统,它还是碎片化的。
这个时候,进入第二步,独立思考,归纳总结。我们罗列问题,尝试逐一解答。
你可以分情况讨论、分时间段讨论,这是数学解题思维的应用;然后你的语文能力该派上用场了,梳理内在逻辑、概括并完整表达。
设计过程,是一个梳理故事脉络的过程。
总体目标是建立一套逻辑合理的体系,从产品、工艺、研发的各个角度把这个要素的方方面面阐述清楚。
模糊是不好的,你要尽可能的通过文字、图片、数字去详细描述这项事物,让各个相关方都能精准的去理解它。
3
通过沟通谈判,获取最大的资源支持
第三步是沟通反馈。
获得老板的支持,是工作起步时的首要任务,它决定了这项任务能否被执行。
你要拿出整体解决方案,给老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为什么这个项目势在必行?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去实施,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
这个项目的潜在风险有哪些?我们有哪些防控措施。
当你第一次把设计成果呈现出来的时候,你会很兴奋。
你急于把自己的知识体系阐述清楚,或是沉浸其中,往往容易忽略受众的反馈。
把老板当成投资人,当他的兴趣被第一时间激起时,一定要积极的回应。回答他的疑问,排除他的担心。
万事开头难,得到领导支持,就成功了一大步。
后面的实施,一定还有很多问题,但只要持续去解决就好。
资源支持,你还需要和各个实施方去谈判。
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人员不足、时间不够,或者直接质疑你的设计有问题。
这时候,你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急不燥。守住自己的底线,做一些退让,让工作能继续下去。
只要能让项目运转起来,通过不断迭代,它终能达到预期目标。
4
不是离开舒适区,而是拓展舒适区
最后一点,我想谈谈角色定位的问题。
工作中碰到超出自己职能范围的事情,时有发生。
与其固守本位主义,始终纠结自己该不该去做,倒不如勇敢向前,看轻title,不让岗位定位、工作职责,成为自己的桎梏。
经过这次新要素的整体设计,迫使我从产品、工艺、研发、制作,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促使我对整体流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如果我当初纠结于自己是否是最该完成这个事情的人,我就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它。
如果你不向前一步,你就只能不断的退缩,更不可能拓展舒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