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成功?但是也别想着“放下”就能成佛。
01 前几天,老妈又给我转发了一条类似“放下”、“看淡”、“岁月静好”的文章,开头免不了又讲了一遍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开悟的故事。
往常,我看过之后只会撇撇嘴,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但是那天,我决定让她知道我的态度,于是给她回了一句:“释迦牟尼的身份是王子,他已经过了绝大多数人无法通过的‘物质关’,也就是他已经‘得到过’,所以才有资格说‘放下’。像我们这等凡人,连想得到的物质都没有‘得到过’,谈的哪门子‘放下’?”老妈回复我:“哦,知道了,就是不想让你太累。”看完之后我有点后悔,不该那样“批评”她的好心。
其实像父母这个年龄的人,奋斗了大半辈子,赞同“放下”、“看淡”这样的观点无可厚非。但是可怕的是,我的一些同龄人也开始在朋友圈里散播这种观点了。他们才多大啊?刚刚毕业或工作还没几年,就开始“精神养生”了?
02 “精神养生”在我看来就是教人节制欲望、知足常乐的。人是应该知足常乐的,这本身没什么不对,但年纪轻轻就开始“不思进取”,觉得人生“不过如此”,我还是不敢苟同的,而且有点想不通:他们中有些人在几年前甚至几个月前还是舍我其谁、斗志昂扬的啊?!
直到今天我读到了《系统之美》里的“目标侵蚀”之后,才算是打开了这个心结。目标侵蚀是指:当主体感知到绩效水平下滑了,就会相应地下调目标;感知到的状态越差,期望就越低,与现状的差距就越小,从而采取更少的修正行为;而修正行为越少,系统的状态也就越差……
03 这就是典型的恶性循环啊,在现实中遭遇了挫折或打击,表现得没有以前好了,就会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因为降低了期望,所以不需要那么努力就能让自己开心了;谁能拒绝让自己开心呢?代价就是你的目标被一步步侵蚀,你的意志被一步步消磨,直到你读到那些岁月静好的文章开始悠悠地点头:甚好,甚好。
04 反观自身,我又何尝不是处在“目标侵蚀”的状态中呢?本来计划好了一天看五节网课,可是看到第三节的时候老师强调“这一节是难点,不好理解”,于是主动接受这种暗示,发现确实不好理解,便告诉自己:今天就看三节吧,这一部分难,需要好好消化。然后呢?跑去电视机前一边休息一边消化零食去了……
“看五节网课”不一定就是个合理的目标,但可怕的是当你把目标降成三节之后,依旧不能保证质量地完成。这就是“目标侵蚀”的后果,它会使你变得“习得性无能”。
05 要想跳出这个恶性循环,就需要保持一个绝对的标准,不因绩效改变而改变。更好的办法是,将绩效标准设定为过去的最佳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并以此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绩效。
有一些人总爱提“当年勇”,以前我对他们的行为表示鄙夷,觉得那不过是一种为了满足自尊心的炫耀。但是现在我理解了他们的做法,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很积极乐观,即使无法重现往日“辉煌”,他们也会以往日的最佳水平为标杆来激励自己,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全没有那种“喝茶看报”的懈怠。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成功?但是也别想着“放下”就能成佛。因为我们还年轻,所以“你不需要立刻被理解,也不用着急去妥协。”
PS:我其实是支持年轻时就开始“身体养生”的,毕竟老年人的很多疾病都是年轻时不注意保养造成的;但是“精神养生”还是越晚开始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