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1-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寝室里空无一人,你独自坐着,空气无声地流淌、时间变得冗长而多余,你想说点什么,却不知道说什么内容说给谁听。这时候室友回来了,听见钥匙转动的声音你很惊喜,你对她没抱有什么期待,只是觉得这个并不大却空落落的屋子多一个人挺好的,就算是客套的寒暄几句,也能压抑住沉寂的氛围。然后你转过头去想打招呼,发现她步伐较快但不匆忙,眼神自然但却不看你,接了杯水,拿了东西,“咔嚓”锁上门又离开了。
为何我们明明相见,却视而不见?
是我们的关系太差,不足以让我能够和人打声招呼?还是我们关系太好,以至于不用再打招呼?
我不禁在想,明明都半年了,却还不如半个月。那个时候,人们还忙着客套,勤于温柔,不知疲倦地保持笑容,会因为晚归而担心,会因为长时间不在而紧张,然后客套地询问“你去了哪里”。
现在我们可能是不需要了,所以大家都各忙各的。至于你去了哪里,在哪里生根发芽繁盛衰败腐烂,好像都只是你一个人的故事了。
-2-
我总是把过去的人都忘了,因为不熟悉的人,我总是不能很好的把名字和脸匹配。但是我觉得我还是不算敷衍社交的。
人们总是,不能一步真诚到底。见面时总想着先给自己树立好的形象,有的不经常遇见的人,形象尚存;有的朝夕相处的人,温柔和蔼土崩瓦解。不是指他们不再对人友好了,而是渐渐多了一份冷漠。
人们总是疲于社交的。渴求一份真挚的感情,可又懒得付出;期待一个真心的朋友,可又懒得维持。从一开始的断断续续,到后来的藕断丝连。最后剩下了好一部分的人,都是突然想起了,或者突然有事了,才会往这段干燥到接近枯萎的的友谊里浇点水。
人们总说过去真诚怀念过去,可是我们自己都没有拿出过去的态度来对待现在。我们总是以为自己有同时应付很多人的本事,想要别人对你一心一意,却又几方都给承诺。面对着谁,就仿佛只对那个人好。当他人对自己稍有疏忽,还趾高气扬地生气,总忘了自己也曾三心二意。可能我们也的确有三心二意还很好的哄骗了好些人的本事,创造了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朋友圈,有了不少人人羡慕的人脉关系,遇到困境时也有人伸援手,因为他们遇到困难时也会找你。偶尔你走出这个朋友圈看一看,你又觉得不对劲,才开始声讨真诚,要求要一个交心的至交。求不到,又开始说怀念过去。
所以很多人,不算不舒适但绝对不算快乐地活着。
-3-
我一直不知道如何维系别人对我的热情。那些人脉我其实很不需要,我也分得很清。我不需要活的太精彩太辉煌太灿烂,但我需要活得生动活得认真活得情深。我需要一个感情能置放的地方。
有的时候我怀疑我问“你去了哪里”是累赘,因为我觉得若是谁想说,她会告诉我。她会一推开门,带着满脸笑容,或是愁苦,反正是有表情的,有情感的,她会叫我的名字,然后迫不及待地说她去了哪里、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
学校里的河开始解冻,走在桥上,左边河水已经开始流淌,右边却仍叠着一层冰。我曾想过左边的水流若是流速快一点,可能会冲破右边的冰吧。就像我,若是大力一点,可能确实能凿破与一部分人停留在表面的感情。可我又怕用错力,或白用力。
“你去了哪里”其实是一种话题开始的方式,也是一种牵肠挂肚。是希望和你走近一点,不是调查你的行踪。
我需要一个这样的朋友,不需要她在我不吃晚饭减肥的时候说对身体不好,不需要她在我肚子疼时端来热水,不需要她帮我解答难题找到工作,这些我自己知道,我只需要她在那里、能说说话,随便说什么都行。
杨,我现在离你得很远。很多你正在做的事情,我都不能同步参与。每个你不回消息的时候,我也没有去猜也不问你在做什么。但我想知道“你去了哪里”,如果这对于你来说是负担,我便定不会问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