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王夫人见宝黛两人和睦,宝玉又安心读书准备赴考,又有贾母时刻把黛玉带在身边,原对这婚事有些微词便也作罢,不再理会!黛玉身体渐好,除陪伴贾母或侍候王夫人用膳之外,只在自己屋内读书、弹琴,或做女红!
这日从宫中传来消息,贾妃重病急请母家众人进宫探视,贾母王夫人等坐了轿子前去。待众人回来,俱哭得眼红肿涨,众人聚于贾母厅中才得知贾妃之病重,已难言语,贾妃之侍女与众人交待贾妃之托,因贾珍、贾赦等不检点,皇上实也略有耳闻,因后妃不得干政,虽贾妃也曾叮嘱贾家上下,不得卖弄权钱,但族人不知利害,贾妃常年为族人担忧才日渐病中,留下遗言:贾家子弟必竭尽全力应考,若考中也必要遵纪守法,方能维持贾家血脉。
三日后贾妃病逝,上下悲伤家中失去贾妃靠山,朝中也因前事受了皇帝训斥,贾珍等本应革职查办,后上上下下用了很多银子打点,又有北静王爷在万岁面前进言,皇上念贾妃去世不久,额外开恩宽恕贾家,罚俸一年,虽有险无惊,但府中开支越发紧促。。后贾赦调任蜀中,贾母特命贾琏随父亲上任予以照顾。贾府上下因罪便安份起来,又散了很多家丁婢女及门客,各自关起门了安心度日。因贾妃骤然离世,老太太亦深受打击,又因年岁渐高,终日贪睡,一日清醒也不过两三个时辰,于是黛玉终日陪在贾母身边,宝玉除了去书房外,也每日早晚必在贾母床前陪着,太太与熙凤等人已背着贾母开始商议后事。王熙凤与鸳鸯商议,将贾母之私藏珍宝取出部分,变卖成银两,即维持上下家用,又准备贾母后事。
这日史湘玉前来探望贾母,见得贾母如此也垂泪不止,又见了宝玉黛玉,一语未出泪先流,黛玉拉了她房中述话,湘云嫁于卫家公子,夫妻美满,但卫公子近日亦染重疾,湘云日夜服侍,因又挂念贾母特地赶来。湘玉离去,宝黛忆当年大观园内结海棠社作诗之事,众姐妹一起曾了无牵挂,常日里谈笑下棋赏花作诗,如今各奔东西,可怜迎春姐姐嫁入狼虎之家受尽磨难而早逝,探春远嫁难回故里,惜春与青灯古佛相伴。
这日胡大人因调任知府卫指挥佥事,带了亲眷入京,贾政特交待王夫人款待胡家夫人亲眷,王夫人在贾母正厅迎了胡夫人及三小姐入座,众人品茶用点心话家常,因宝玉去探贾母回避不及只得与胡夫人问安,又与这三小姐低头一揖,宝玉见这三小姐唇红齿白,黛眉杏眼,身形纤细,有三分黛玉之姿,不觉多望一眼,而三小姐亦从未见过宝玉这斯文公子,心中一动俏面微红,站起对宝玉福了一福,便低头坐下。
数日之后,胡夫人安顿之后又回请贾府众人,说起三小姐亦读诗书,生得娇俏,年方十六,又自视清高尚未订婚,王夫人因那日见三小姐与宝玉甚是般配,贾政亦有拉笼胡大人之心,虽宝玉已娶妻,但也只有如此人才方能配上宝玉,又因侍妾所生庶女,便向胡夫人暗示,黛玉体弱,婚后尚未有子息,意欲为宝玉求娶三小姐,虽是妾氏,必另眼相看,如若有个一男半女,可为贾家传宗接代。胡夫人怕委屈这三小姐,便遣了心腹去问,三小姐那日见了宝玉心动却不得明说,日思而夜寐,便同来人说:“全凭夫人做主”。来人探知小姐心意,便悄悄回了胡夫人,胡大人有攀爬官场之心,初到京城,亦想多结交贵人,便应允下来。
王夫人回府后将此事禀报贾母,事已定局,贾母病中无力亦无法回绝,只得私下安慰黛玉,黛玉知贾母担心,便强颜欢笑,当贾母之面请王夫人操劳迎娶之事。王夫人见黛玉知理,也对黛玉更和善。
黛玉回房路上,步子越走越快,紫鹃忙扶了黛玉进屋内说话,并嘱咐雪雁在门口喂鸟雀,黛玉回房后便不再忍泪,与紫鹃哭泣:“我原知道会有这一天,原以为自己忍耐得,怎曾想真的到了痛不欲生,心如乱麻。”“奶奶这两年保养得好,虽未有身孕,但二爷将奶奶放在心上的。即使又有新人来,也越不过奶奶,这是女人命运,还望奶奶宽心,勿伤身体才好。”
宝玉从王夫人那里回来难见黛玉,便在室外叹气,后紫鹃递出黛玉亲笔与宝玉,上书“儒门旧家教,世间荣与悲,春愁不相问,旧心不相负。”宝玉见字进了寝室,拉了黛玉:“看眼睛都哭红了,还装大量。知你不愿,明日一早我便回了太太!”黛玉哭泣:"事己至此,你若回绝,置父母何地,从此你享齐人之福便罢!″宝玉急言:"妹妹何苦此言!"亦流泪。黛玉见出言伤了宝玉,也不忍,急与宝玉表白:"梅子酸心柳皱眉,我不过故意气你!咱们才是夫妻,就算你有了妾侍,也不过多个人服侍你我!莫为他人恼了!"
上一章:木石良缘之三
下一章:木石良缘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