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九岁的时候一心想当和尚,等到二十岁的时候把这个想法和我妈说了,我语气坚决,样子很认真,把她吓到了。我至今偶尔也会闪出当和尚的念头,已经不会去当了,如今的和尚已经不是过去的和尚了。
我挺适合当和尚的,准确的说我有当和尚的天赋。有时候我会为没有去当和尚感到惋惜,我应该可以有一番修为的。我心软,见不得别人受罪。人也老实肯吃苦。最重要的是我对佛寺的生活莫名的喜欢,佛龛上的袅袅香烟升腾起来时,我已魂出七窍,渐入化境。
汪曾祺在《受戒》的开头对于人的职业出处给出了幽默又不容辩驳的说辞:“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乡出和尚。”他解决了千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小和尚是从哪里来的?在他的小说里,小和尚是大和尚生出来的。我被这老头迷住了,他从来都是淡淡的。他写过一个眼科医生,叫王淡人,取“人淡如菊”之意。汪曾祺家里医眼的医术是祖传的,他父亲就会给人治眼睛。
为什么写和尚呢,因为《送别》的词作者李叔同最后做了和尚,就是弘一法师。
《送别》这首歌身世离奇。曲作者是美国人约翰·P奥德威,原曲名为《梦见家和母亲》。日本人犬童球溪以其旋律填写了名为《旅愁》的歌词。李叔同留日期间,听到《旅愁》这首歌,于是填写了一首《送别》。
以前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她小学毕业仪式上唱的歌就是《送别》。歌词是这样的: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那个时候小学毕业唱这样的歌,没有华而不实的祝福,竟然是“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离别多”!气度就是不一样,现在都是哥俩好,六六六,苟富贵,勿相忘。我小学毕业的时候,几个要好的朋友忙着拍照,班主任脸一沉:“你们这么小,学别人拍这么多照片干嘛!”都是花架子,君子之交淡如水。
可是中国人婚丧嫁娶,迎来送往总得祝福几句,怎么办呢?鲁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有一家了生了孩子,等到孩子满月的时候,很多人去庆贺,其中一人说:“这个孩子将来会富贵发达”,那家人很高兴,又有一个人说:“这个孩子将来得死。”于是他被赶出了家门。那如果不想得罪人,又不想说谎,那该怎么办呢?鲁迅是这样说的:“这个……哈哈,这个孩子嘛……哈哈哈……今天天气真好。”大先生就是幽默。
《送别》这首歌很多人唱过,朴树,李志,陈绮贞,黑豹乐队都唱过。我喜欢李志唱的,其他人唱得太深情,好像这首歌是他们写的一样。李志完全是旁观者的姿态,淡淡的,是“吴山点点愁”。
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作。
人生难得是欢聚。孔子一生最喜欢的学生颜回死了,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孔子说:“老天这是要杀了我啊!”他觉得太伤心,门人劝他:“您悲痛过度了!”儒家讲中庸,过犹不及,没到达那个程度和过度都是不可取的。孔子说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我为谁呢?
颜回死的前一年,他的儿子鲤去世了。颜回死的第二年,子路也去世了。孔子说过,“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子路这个人不得好死。他不是骂子路,是他太了解子路的为人。当仁不让,敢为人先,凡事喜欢出头,这样的人自然不得善终。后来卫国发生叛乱,子路回去救主,被人砍成肉酱。死之前他说,我们老师说过,“君子死,冠不免”。他戴上帽子,从容就义。
嵇康的儿子嵇绍在晋惠帝被追杀时,挡在车前的横木上,不准乱军上前,被乱刀砍杀,血染红了皇帝的衣服。别人说要洗洗,晋惠帝说,上面有嵇绍的血,不要洗。晋惠帝还说过一句话:“何不食肉糜。”肉糜就是肉酱。
子路死后,孔子再也没吃过肉酱,过了一年也去世了。人老了很可怜,晚死就更可怜,不如早死。所谓寿则多辱,就是这样的。
李志作过一首曲子,没有歌词,叫《你离开南京从此没人和我说话》,不是有意为之,是写不出歌词,写词的那个人去上海了。我有个朋友要离开山西去南京了,她说:“你可以把我写到文章里吗?”我说:“好啊。”这对我来说不难,再过几年我们都没有这样的雅兴了。
最近感到人生了无生趣,同别人一样吃饭,喝水,撒尿,睡觉。过几年,也会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同别人一样。不是说和别人一样就没意思,而是大家都过着没有意思的生活。
我问我那个朋友去南京干嘛,她说,男朋友在南京。我又问她,你爱他吗?她说,不够爱。我再问她,那为什么要结婚呢?她说,他可以给我想要的生活,女孩子都现实。她老大不小了,二十五了,虚岁二十六,明年订婚。她说得很有道理,容不得我反驳。
她要走了我心里空落落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现在是冬天,比秋天更冷。
我之所以想写《论语》,是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一本教人人格修养的书了。现在的书有教人理财的,有教人处理两性关系的,又教人成功的,还有教人做菜的,就是没有教你如何做人的。都现实,为了孔方兄疲于奔命。
《送别》里面全是古代意象。长亭,古道,芳草。拂柳,笛声,夕阳。长亭和古道都是古人送别的地方,古代十里为一亭,刘邦发迹前就做过亭长。柳永在《雨霖铃》里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芳草取离别之意,“芳草离离”。柳谐音“留”,表示留恋不舍。李白有一句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是笛中名曲。
下半阙是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无奈嗟叹。正如金庸说的,你看那天上的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传统士大夫最擅长描写这一套,即所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士大夫没吃过苦,才会这么多愁善感。
李叔同父亲是开洋行的,在天津卫是一号人物。他父亲生他的时候七十多岁,所以李叔同少孤。这一点和孔子很像。李叔同文学天赋很高,家里为他延请名师。以前的人上学都有个学名,他叫成蹊,取自《史记·李广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德行高尚的人,自然而然会有人追随他。李叔同没有负这个名字。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颠沛流离,但是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没有一顿饭的功夫违背仁德,即使在最困难最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不会做不道德的事。
我想孔子要是见了李叔同一定很欣赏他,李叔同出家以后很自律。坐竹椅子之前必先摇一摇,怕里面有小虫子,所以让它逃走,免得压死。孔子也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颜回可以三个月不仁的规范,其他的弟子只能维持几天或一个月。
独善其身有时候比兼济天下更难,兼济天下是战胜别人,独善其身是战胜自己。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世间总是痛苦多于欢愉,只不过有人活得通透,早早逃离了。有人装糊涂,大隐隐于市。大多数人是执迷不悟,贪求富贵,沉溺情色。想而不得谓之贪,不想而得谓之嗔,执迷不悟谓之痴。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人和人不一样,不必太过苛求,尽力了就好。儒释道不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