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发现,在碌碡上看到刻有“张忠礼”字样,很是有些发现新大陆样的感觉。细细琢磨了半天,开始想到是“忠礼张”,后来才知道是“张忠礼”。因为古人一般读书写字都是从右向左,也不知道是张姓的碌碡,还是石匠张忠礼。但突然感觉农耕名族是一个伟大的群体,把“忠礼”刻在石头上,永远传承。华夏先民们往往在大门上写着“耕读第”,把耕田种地与读书习字看做为天下第一的大事。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孔圣人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华,更是国学文化的核心。
“忠”者,忠诚,尽忠,岳飞的“精忠报国”不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忠”也是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也表现了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农耕名族没有太多的奢求,丰衣足食尚可满足。跳出农耕名族这个圈子在来看看,“忠”也是人对天地,真理,信仰,职守,国家及他人都是诚恳厚道,表里如一,立正纠错的美德。“邪则不忠,忠则必正”能感天地,动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
“礼”就是礼仪,礼节,见人要有礼貌,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中华民族称之为“礼仪之邦”,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先民们对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进而发展成为行为的准绳。
其实,磕头作揖是对神圣的尊重与敬仰,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以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与基本表现。人本是血肉之躯,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也是一种生理现象,“礼”可以节制过激太偏,促使社会走向文明。
面对碌碡,思绪万千,看了很久很久。打麦场上,碌碡碾压,一层挨着一层,从不偷懒,如果碾压不到,麦粒不会脱落,这不就是忠贞的表现吗?“忠”是发自内心的表现,则“礼”成为了动作行为,它们有着内外的联系。我想,这可能是刻在碌碡上的含义吧!但愿祖先的希望永远留在故里子孙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