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钱
其实,很久很久以前,其实是没有钱的。那时候不仅没有钱,连食物都很少,人类要经常饿肚子,甚至经常有人饿死。(貌似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是这个样子;而仅仅在几十年前也发生过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
后来,人类创造的物品够吃够喝,开始有时间扯淡了,就顺便拿出来多余的物品进行交换,但直接拿物品交换不太方便,便慢慢出现了货币——也就是俗称的钱。刚开始有各式各样的货币,随着交易的规模和频次的提高,货币逐渐演变成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还有数字货币。
你所创造的钱,就是你的钱吗
不全是。
创造的价值 = 创造的物品 * 交易 。
拿到手的钱 = 创造的价值 - 相关税费 = 创造的GDP - 相关税费 。
只有拿到手的钱,也就是俗称的税后收入,才是自己的钱。
(当然,五险一金的部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部分以及公积金,还是自己的。而统筹部分,还不完全是自己的了,并且变数很大。)
你拿到手的钱,就是你的钱吗
也不全是。
古时候,大多数人需要种植庄稼,收割之后,不会全部卖掉,大部分会留下来,供自己家庭未来一年生计所用。多余的,才会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
再来看拿到手的钱,其实应该扣除掉生计的成本,剩余的部分才是自己可自由支配的钱。
那么,哪些钱应当算作生计的成本,可以参照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
1. 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也称级别最低、最急迫的需要,如:食物、水、空气、性欲。
2. 安全的需要(Safety needs),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要,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拥有家庭、身体健康以及有自己的财产。
3. 社交需要(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4. 尊重需要(Esteem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5. 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要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要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要,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
人的需求,并不是按上述五层逐项满足的。但是在如何分配钱上,大部分情况下是按照上述顺序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按照上述顺序安排钱的支出,那么,他很有可能就会遇到财务危机。
个人观点
在我个人看来,前三条应当都算作生计成本的。那么,回过头来可以再算一下——你拿到手的钱,到底有多少是属于你自己的钱。
结束语
本文缘由——李笑来在“得到”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让我重新认识了“资本”,经过多日的思考,遂成此篇。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做个总结——如果你没有钱,那么你就真的没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