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田野上,多见的还是白杨树。早春,二月二,去白水史官镇的高速路上,已经依稀能感到远处白杨树泛起的微微绿意。
睹木荣而念本,闻流响则思源。仓颉庙北靠黄龙山,南临洛河水。进了庙门,青砖灰瓦、砖砌砖雕,古老质朴,凝重中带着亲和,像是回到了儿时的院落。


庙里墓旁,随处是需要几人才能围拢的古侧柏,说是有48棵。全国5000年以上的古柏共有5棵,黄帝陵3棵,这里1棵,洛南县还有1棵。洛南县的古柏长在野外,秦岭以南,地僻坡高,长得最高,有23米。黄帝手植柏19米,这里的仓颉手植柏17米。



细细听导游讲了仓圣鸟迹书碑,回来又看了书,宋人破译:“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读着很多楹联匾额,心中更添敬仰: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文字初祖、文化之祖、中华文祖、万世文宗。觉得寇准题的“盘古斯文地 开天圣人家”最有气魄。
买了书《仓颉庙》。“昔者仓颉作书,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书里解释仓颉造了字,就可以记录自然的万物和世间所有发生的事。上天降下谷子雨慰劳,鬼害怕人们把他的恶行记录下来,吓得在夜里哭起来,妖龙也都藏起来,不敢再做坏事。

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书里还收录了历年的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