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眼睛总是有点发红,妻说我是书看多了,其实是手机视频看多了。
年过六旬的王朔说他现在每天在手机上要看十小时的视频,我虽没王朔看的时间长,但每天看三小时视频还是有的——这是个已经戒不掉的坏习惯,按照白岩松的说法,手机成了现代人的手铐了。看视频的同时,我每天还要看电脑,看书,这样看一天下来眼睛怎能受得了,又怎会不红呢?况且,我至今没有孙悟空那样的本领,没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呆过,没能把眼睛练成能识别妖怪的火眼金睛。
上周日在书橱中见到一本李敖的书《李敖有话说》,这本书几年前看过,内容是什么早已忘记,心里想着还是再看一遍吧,于是从周日开始看,到今天上午看完。
李敖出生在大陆,十四岁去了台湾。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就喜欢思考,思考的多想法就多,想法多了就喜欢写,喜欢说。
李敖写了一百多本书,其中九十六本被国民党列为禁书。又因为在写的书中骂国民党,骂蒋介石而坐了牢。从牢里出来后骂人的性格不改,继续骂,骂蒋经国、骂宋楚瑜、骂马英九、骂陈水扁,骂他所有想骂的人。
李敖骂人会拐弯抹角,也会引经据典,让被骂的人难以反驳。他还喜欢打官司,打官司的目的是让政府赔礼、赔钱。总之,对于政府和一些被他骂的人来说,他绝对是一个难缠的人。
看《李敖有话说》,里面有的文章我看的云里雾里,有些文章其实只要一两句话或是一两段话就能说清楚,可是李敖偏整成一大篇文章,想想看,这也是一种本事。就如刘震云,能把一些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寻常事写成大部头的长篇。
不过,这种本事也会给读者带来些许不好结果,如浪费了读者的阅读时间,还会让读者在看完文章后好像知道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不知道,回过头来再细想一下刚读完的文章,好像又知道了什么,让你打心眼儿里怀疑自己的水平。
在我,我倒不怕——呵呵,我胆儿肥。
遇着类似李敖这样云里雾里打迷踪拳的,我就给他一层层的抽丝剥茧,因我本身就是个杂家,不喜欢按常理出牌,习惯了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平时说起话来,写起文字来也会满屋子跑火车。只是,我知道终点站在哪儿,绕来绕去,最后总是奔着目的地去,不会跑偏。
李敖是有气节的。
早些年的一些文人不像现在的文人,他们的骨子里有股韧劲,遇着事儿会较真,像铜豌豆打不垮,煮不烂,为了自己的信念死都不怕。信念垮了,也不吝惜性命苟活于世。
曾有王国维自沉昆明湖殉中国文化,也有老舍自沉未名湖。李敖则是明知会被抓起来坐牢,也要骂国民党,骂蒋介石。这是一种信念,一种根植于文人骨子里的信念。就如古代的谏官,明知道规劝皇帝改正过失会被杀头,也要对皇帝说真话,不肯曲迎奉承。
现如今,还有这样的人吗?有,极少!这样的人很难融于如今的社会,也很难立足于单位。
李敖被国民党抓后,被刑讯,刑讯时旁边有个医生用听诊器监测他的心跳,目的是既要刑讯他让他痛苦,又不会因刑讯让他死掉。他熬住了,一般人是很难熬得住的。换做我,我熬不住——我说的是实话。
当年,很多人死在台湾国民党的刑讯室。人死了,报纸上一登,说某某人为逃避刑责,畏罪自杀,那是个黑暗的时代。
李敖没死,但他也曾在鬼门关前走过。那是国民党和黑社会串通起来,想让黑社会把他做掉,后来因黑社会先在美国暗杀了写《蒋经国转》的江南,遭到美国政府的谴责,就没有继续暗杀在台湾的李敖,他逃过了一劫。
现如今李敖死了,他于2018年在台北去世,享年83岁。相对于现在大陆只有百分之四十几的人能活到七十岁,百分之十几的人能活到八十岁(注:去年的统计数据),李敖算是活了个高寿,我尚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八十岁。
李敖活着的时候反对台独,支持统一,他是爱国人士,尽管他长着伶牙俐齿,说话刻薄。
他在清华的演讲我看过,思维独特敏捷,胆儿大,个性鲜明。
他走的不是中庸之道,是自己喜欢走的道儿,执着,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