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固定思维方式和成长型思维方式

#读后感#

书籍:《终身成长》

主要内容:

定义两种思维方式:固定型思维方式和成长型思维方式。

固定型思维方式的人更多的认为能力是天生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行动上会避免做让自己失败的事情。

成长型思维方式的人更多的认为能力是可以提高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心的追求,行动上会更加喜欢挑战。

每个人身上同时拥有这两种思维方式。

作者很推崇成长型思维方式。但是在本书中,我没有看到明确的数据证明,固定型思维方式的人比成长型思维方式的人取得的成就更大或更多。但是我从情感上是倾向于成长型思维方式的。因为这个逻辑和情感的脱节,我深入思考了逻辑上的矛盾点和情感上的认同点,发现了以下几个因素:

一. 成长型思维方式的人在面对失败时不会止步不前。

中国人一向推崇努力,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这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也就是说,在我们民族的行为准则里,同样认为一次失败或暂时的落后不代表终身的成就。即便一个人坚定的认为人的天赋是固定不变的,他也同样可以改变看待失败或落后的态度。

二. 成长型思维方式的价值观是向内索取的

孔子曰:小人求诸人,君子求诸己。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遇到问题时更多的想想自己可以怎么做,而不是别人应该怎么做。你能改变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在《终身成长》这本书里,固定型思维方式的人会向外界寻求认可,通过向外界证明这样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的天生地位,这与我们民族的教育相矛盾。

总结:

两种思维方式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最后的成就,但是它能决定你感受外界力量的方向。当你是固定思维方式,向外索取时,外界的批评和否定会成为阻力,挡在你的面前。当你是成长型思维方式,向内索取关注成长时,外界的所有反馈都会成为动力,在身后推动你前进。

你喜欢阻力还是动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