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所以伟大、受人尊敬与佩服,是因为教育者本身有特别重要的社会角色意义,但不该将教育分享只是局限于商业与生意,或分享时的方式,被商业所局限而窘迫,这是做不好教育,也不长久的。
而为了 “拯救别人”、“拯救世界” 与否,只是在自相矛盾的观点。教育是因为分享而能和受众共同美好,最受教育受益的人是自己也在成长着,更加懂得理解与尊重,觉察到别人的不同,而不是强调某种自己都不喜欢的概念形式,掉入了为工作才工作的辛劳“框架”中,反而画地为牢困住了自己。
分享时,如果分享者不把更多心思放在现场帮助随缘而来的人,而过于强调自己过往,还不时潜意识暗示售卖,这不是变成狭隘功利的硬广告了吗?
有德慧修养的人求同尊异,不会否定其他/她人的方式好坏,不需要过于去夸赞自己的内容,因为全力在行动做的过程中无声胜有声,哪有多余心思还做别的事呢,既不符合美好愉悦的教学与学习体验,又因为过度营销只会让人困扰、争辩,反而难以信服,损耗时间,拉低了受益效果,变成了低等的说教式成功学主义,这种方式让人感受到的是分别心,莫名的低人一等、不自在,还挨受训,潜在的每个人内心都会感觉到不舒服,而且降低了自己正向的影响力,错过了更大化利人而利己的机会,所以成了教育与营销之下策。
高手、圣手,在于发心去观察觉察大家随着变化,需要的是什么,而不在于说教自己的旧有经验认知,还妄图要别人牢记套路,徒添所知障。给予的真意,在于全力行动渡人渡己、利人利己过程中,大家一起受益及可持续。
分享如同储蓄,得到帮助与收获的人,必然会因此存下内心的美好欢喜,不仅是更会想追随你,和你一起分享中成长,而且自发的会有心分享出去,转介绍朋友过来,因为这种真心受触动,有强大的爱与感恩的力量!
在你分享内容的字里行间,读者与听众是可以听得出热情的能量和温度的。
那些优秀的教育者们,忙于分享拆解背后的思维逻辑原理,而不务实又不务虚的人,妄想以声高夺人,且不容争辩。不同段位的老师差别,就在于是处于“道”或是“术”的修炼程度。
“道”层面的老师,是大师,点到即止,根据需求什么给予什么。
“术”层面的老师,是形师,复制传播,强调自己想做的而分享。
发心说“爱”、表达“爱”,只是种走形式吗?还是因为用心思虑对方的感想,适时的知心贴心给予所需。
就算有没人找自己的时候,自己还有很多可玩的呀,可以充实的去发挥创意创造价值,并分享的地方多了去了。
———
@行子禅 「行动中禅定,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