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继续对第四章精读
那么当我们能够去读懂孩子的给我们一些密码了。我们就能够去读懂他的一些行为,了解孩子从行为层面到他的内在需求。我们单看挑战,可以写很多很多。但是内在需求可以分成四类,所以实质上变简单了对不对。很多家长会很不理解孩子的行为,实质上孩子不懂得他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他也不懂表达,所以就需要父母去探索。
所以说我们可以去紧紧的拥抱需求,轻轻的拥抱策略。
什么意思呢?
我们透过孩子的行为,只看到他的内在需求,是这四种需求,然后我们紧紧的去关注他的这个内在需求,而比如说孩子想要权利,那么这个时候我们通过很多方式,可以满足他的需求。我们可以有不同方法,就是轻轻的拥抱策略。我们看着很复杂,实质上是变简单了。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怎么识别才能从行为上去识别孩子的内在需求呢?
首先第一个是识别感受,你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是自己的感受呢?很多家长是直接去判断孩子的错误行为是什么?这个判断不是非常准确,因为同样的一个行为可能有四个不同的错误目的。但是理解孩子的目的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不同的目的,有效的干预和鼓励的方式是不同的。
那么我们从感受出发,在错误目的表里面的第二列,
你的感受可能是是心烦恼怒,着急愧疚,或者是其他的。
但是感受这个词对于家长来说,识别是挺困难的。我们对自己感受的觉察是很不明确的。通常家长说,我的感受很多啊,怎么办,我们通常是选择感受最多的。另外,很多多重感受是最初感受的第二回应,比如说,在我们受到威胁伤害或者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很快会用愤怒来作为第二回应。这时候,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愤怒和沮丧的背后是干什么呢?要找到最初最多的感受。第二回应容易掩盖最初感受,这样很容易陷入报复循环中。所以识别自己的感受,连大人自己也需要练习。可以把错误目的表摆在明显位置,从而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经常去察看,帮助自己更有效地去帮助孩子。
那如果还是不能判断怎么办,我们看下第二个线索,看孩子的回应。通过这两条来共同确定孩子的错误目的到底是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力或者报复或者自暴自弃。
当我们辨别了孩子的错误目的之后,我们可以用一些相对应的方式来鼓励孩子,也就是在错误目的表的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