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进巴黎
大巴还未进入巴黎城区,小柳指着左前方,目之所及处是一片灰蒙蒙的房屋低矮的宽阔区域,小柳说那就是巴黎。
我吃了一惊,甚至有些失望,如果不是小柳提醒,我完全认为那片区域不过是我们进入巴黎前要经过的一个郊区县城。
在我的头脑里,巴黎应该是彩色的、高耸的,应该是和上海相提并论的城市,甚至比上海更加繁华热闹。想象里,巴黎一定街道崭新宽阔,高架路交叉穿梭,摩天大楼高耸云霄,楼面严丝合缝地装配着蓝色玻璃,反射着现代化的光芒。然而,今天接近它,突然发现这一切都只是个错觉,巴黎,不过如此。
下了绕城高速,大巴从巴黎的边缘慢慢向市中心深入,市区内的一些道路颠簸地厉害,很多路面都是十公分见方的石块铺就而成,显得极为破落,甚至连中国的乡镇公路都赶不上,这让我疑窦丛生,作为一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的首都,为什么最基本、最实用、最能代表一个城市面貌的交通状况却如此落后?
即使在城市面貌和国际声誉极不对称的心理落差之下,当大巴停在凯旋门的那一刻,心灵还是被震撼了,由此开始,在之后不到半天的时间里,对巴黎有了全新的认识,感受到西方的都市之美。
古代中国,有雄心的皇帝有的建造宫殿,有的铸造大钟,有的编撰书籍,以彰显他们的雄才大略。在巨大的文化差异面前,人性依然相通。这座巍峨的凯旋门,是欧洲枭雄拿破仑的个人作品。拿破仑毫无疑问是一位世界级的名人,他的赫赫战功彪炳史册,这座威武的凯旋门以及墙壁上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名字,就是他一生征伐的见证,这位想用一生之力征服整个欧洲的将军,最终以悲剧性的方式把生命完结在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上,不可一世的他没有想到,若干年后,巴黎的一位作家在自己的书桌上摆着他的雕像,雕像的手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用刀枪没有征服这个世界,我用一支笔征服了。这个作家叫巴尔扎克。
经过两天磨合,团队的旅行更加顺利了,小柳也不用反复在一些注意事项上费心思,专心给大家讲解巴黎的每个建筑、景观、河流、桥梁,以及当地人的生活习惯。
两千多年前,在巴黎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没有今天看到的街道、教堂、高塔、民居,仅一条经年流淌的河流,由东向西,蜿蜒而过。也许是河床下潜伏着的巨石阻挡,又或是地面土质过于松软,流着流着,此河突然向两边微斜着分出两个河道,流经千米之后又汇合一处,继续向前流去。两条河道中间围出一块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岛,就成了巴黎先民最早的定居地,几百口人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小渔村。这座小岛叫西岱岛,这条河叫塞纳河。
当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生生不息代代繁衍的时候,巴黎人开始从这个河中小岛慢慢向外扩张,他们沿着河的两岸开垦荒地,建造房舍。
五百年后,一位极具眼光的皇帝路过此地,见地势平坦,水源丰沛,十分中意这块地方,遂把此地定为国都,这个国家就是法兰西王国。
说话间,又一千年过去,巴黎以首都的名义和地位,致使一代代法国皇帝开始了大兴土木,眼见着华丽的宫殿拔地而起,沼泽泥潭被硬石填充,铺设成可并排行驶多辆马车的大道,淤塞的河道被疏浚,引来清澈河水,无数支流像毛细血管般在巴黎密布开来。
那些皇家贵胄为了靠拢权力,纷纷迁居于此,安家置业,兴建馆舍。有远见的商人在势头兴旺的地方建立商铺,一时间接椽连瓦,逐渐形成商业氛围浓重的街市。一千年里,整个巴黎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然而,在千年的历史兴替中,在你追我赶的城市建设中,曾经风光无限的巴黎渐渐败下阵来。迁入人口在慢慢增多,平民的住所变得拥挤不堪,毫无规划的街道被龃龉搭建的屋蓬充塞,从前整洁的商铺,随着与日俱增的琳琅商品而显得杂乱无章,即使最为巴黎人自豪的皇家宫殿,里面的陈设也变得破旧和落伍,整个巴黎就像一辆老旧的汽车,没有一处光鲜的地方。
一向热爱自由和浪漫的巴黎人终于无法忍受首都的破败不堪。1853年,拿破仑三世交给他的警察局长一项重要任务——重建巴黎。
人并非因为梦想而伟大,梦想每个人都有,但伟大的人却寥寥无几,梦想本身并不伟大,只有实现了的梦想才能促使人伟大。在巴黎从一个渔村发展成为当下一座世界级都市的城市建设史上,这位警察局长的名字胜过任何一位曾居于此的皇帝,这位警察局长叫奥斯曼,是位男爵。
奥斯曼男爵诚惶诚恐地接受了重建巴黎的任务,心里忐忑难安,他知道巴黎在法国人心中的地位,也知道极具审美眼光的巴黎人在艺术追求上的吹毛求疵,此战成则青史留名,败则名誉扫地,甚至有牢狱之灾。
奥斯曼男爵首先对巴黎的版图做了颠覆性的规划,此刻,在他的脑子里,巴黎城就是一张白纸,任由他挥笔书写勾画。他先以巴黎的发源地西岱岛为原点,向外辐射出几条主干路,然后在每条道路的尽头处,合理叉开一条或多条道路,再以宏观的视角,在巴黎城区均匀点缀上一些广场、公园,这样,整个巴黎的骨架结构就像一张蛛网,密实却头绪井然。接下来,就是填充里面的内容了,奥斯曼男爵在每条街的两边,严整而紧凑地建造了一幢幢楼房,它们的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外观颜色都采用了整齐划一的米黄色,处处彰显出巴黎厚重的文化和艺术气息。当大巴在城区游走几个来回之后,巴黎的魅力渐渐在我们心里生发出来。
离开凯旋门,大巴沿着号称法国第一大道的香榭丽舍大街缓慢行驶。街道两旁,有奢侈品店,汽车展厅,还有一些连锁餐馆,小柳说,在香榭丽舍大街,所有店铺的门头颜色必须是法国国旗的红蓝白三色,这是政府的强制性规定。
和许多巴黎的其他道路一样,这条被誉为法国第一大道的路面也是方石铺成的,坑洼不平,终于,车上的光头大叔说出了大家一直存在心里的那个疑问,光头大叔说:小柳,巴黎那么有钱,为什么不把马路铺的平整一点呢?
小柳仿佛突然反应过来,说:哦,忘记跟大家讲了,巴黎有很多这样的路面,看上去像是方石铺成的,其实这些并不是碎石,巴黎没那么穷啦,大家不要误会,其实它们都是一个个深埋地下长达几十公分的方形石柱,这样的路面十分经久耐磨,不过几十年过去了,有些地方已经出现凹陷,巴黎市政府曾经做过是否要换掉这种路面的民意调查,毕竟它对乘车的舒适性和汽车轮胎磨损都很不利,调查的结果出人意料,多数巴黎人希望保留这样的特色路面,所以直到现在,巴黎还有很多这样的道路,看起来像薄薄的石块铺的一样。
香榭丽舍大道像一个扁担,一头是凯旋门,另一头是协和广场。
如果留心对比,你会发现法国在很多方面都和中国异常相似,比如,中国和法国历史上都经历了许多王朝更替,比如,中法都是世界四大美食王国,再比如,两国的首都广场……
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谁对谁的刻意模仿,或者存在着某个潜在的国际规则,巴黎的协和广场和中国的天安门广场惊人地相似。
大巴停在协和广场的一角。小柳在车上指指点点,给大家讲解广场周边的一些建筑。小柳两两对比,极大提高了大家的听讲兴趣。协和广场和天安门广场的中间都立着一座石碑,一个是埃及方尖碑,一个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两个广场的南面都坐落着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法国国会和中国的人民大会堂;广场的西边不远处,都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爱丽舍宫和中南海。
除了相似,两个广场也有不同。协和广场的北边并没有古老的皇家宫殿,取而代之的是两座独立的看上去极为普通的建筑,一个是法国国宾馆克里翁大饭店,一个是法国海军司令部。就规模之大而言,天安门广场远胜于法国的协和广场,甚至是它的很多倍,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要的就是这个威风和气派。
像任何一个有河流的城市一样,巴黎人在谈论某个地方的时候,常常随口问一句,“左岸还是右岸”,这就像上海人口中的“浦西还是浦东”。所谓左岸和右岸,是指身体面向塞纳河水流的方向,两手即是两岸的称呼。
从协和广场出来穿过塞纳河便是巴黎的左岸,再西行几个路口就来到了埃菲尔铁塔。路上,小柳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这座铁塔缘起于两件事,1889年,时值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巴黎又即将召开世博会,为了造势,巴黎市政府决定建造一座有特别意义的建筑,在七百多个方案中,有人依照当年砍下路易十六脑袋的机械装置为蓝本,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断头台,有人主张建造一个高高的灯塔,把夜晚的巴黎照亮,总之方案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最终,巴黎市政府选定了建筑师埃菲尔的铁塔设计。建成之后,这座铁塔出人意料地招致了很多人的反对,甚至连当时的文坛领袖莫泊桑也带头抗议,他们抗议的理由是,这堆烂铁破坏了巴黎整体的和谐面貌。
车上一阵低声嬉笑,大家都觉得那时的人们多么荒唐啊,假如他们抗议成功,当时的巴黎市政府屈从于他们的意见,今天巴黎将会损失一个如此重要的地标性建筑。
这又是一个心理误区。试想,假如那时人们抗议成功,巴黎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铁塔,只把巴黎人民成功抵制建立高塔的故事流传下来,那么当今的人们会怎么说?人们一定会万般庆幸地说:“多亏那时候抵制成功,否则现在巴黎的上空出现一个大黑铁塔,想想就知道有多丑陋”。人的心理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是一个区间,在时间缓慢的影响之下,有些新的事物会慢慢打破既定的审美标准,融入进原来的环境之中,成为新环境的一部分。所以,即使现在来看,我都不觉得那时人们的抵制行为有多傻。
观赏了象征法国英雄气概的凯旋门和代表19世纪人类工业水平极限的埃菲尔铁塔之后,我们又依次参观了储藏着无数艺术瑰宝的卢浮宫,文学大师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巴黎,的确像一本活的教科书,让我们不断重温曾经学过的知识,并在这里得到确实的印证。
巴黎这一整天,我们品尝了本次旅行的第一道主菜,领略了巴黎作为世界四大国际都市的风采。巴黎的大气和实力,绝不是林立的摩天大楼和飞驰的豪华汽车那么肤浅,它是一座艺术之都,时尚之都和自由浪漫之都。
很久以前,我读过毛姆的一些著作,无论他的《月亮和六便士》还是《刀锋》,甚至那本《人性的枷锁》,我在里面发觉一个奇怪的问题,生于伦敦的主人公,为何时常来巴黎学习艺术?在中国人的头脑里,伦敦是和巴黎齐名的城市,所以当时我很不解,现在看来,巴黎起码在艺术气息上远胜于伦敦!当然,伦敦也有它的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