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我个人来说,非常不善整理,不善整理的人,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会容易觉得一头雾水,没有头绪,所以想学学这个整理术。看了一下,但是还缺乏实践,这本书是一本指导性的手,就像一本手册一样,一板一眼地教你具体如何做,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说这是本好书,那我觉得自己是在骗自己。不过,很多东西自己觉得没用,可能是自己没有去尝试,没有体会到他说的真谛,所以还是要试一试。在这里分享几个觉得不错的小方法,自己也准备试一试。毕竟看得再多也没用,实践出真知嘛。
1 16分割笔记法
我们常常要面临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杂乱无章,那么面对搜集回来的资料信息,如何才能有效整理,让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方便调用呢?作者提供了“16分割笔记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找一个本子,最好是方便携带的记事本,不用太大。
第二步,打开本子,两页并在一起使用。将两页纸平均分为16份,在左上角第一个格子里写上主题和日期。
第三步,在其余15个格子里,填入你搜集回来的资料的关键词句,或者你的想法。
第四步,用不同颜色的笔,对各个关键词句做记号,或者圈起有关联的词句,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设置各种颜色代表的意义。
高桥政史的颜色标注:
画方格线不要用黑色笔,以免干扰视线和思考,最好用浅蓝色或浅绿色笔。方格的数目也不是固定要16个,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增减。
个人的想法:一直以来都不喜欢这种按部就班的方法,觉得过于刻意,会限制自己的整理思路,但是现在反过来想这样在方法虽然比较死板,可是一旦形成习惯就像条件反射一样,变成了自己的一种本能,之后执行起来反而有章可循,速度也会快得多,但是我们往往在初学的时候,觉得这个方法还没有自己没有方法快,因此放弃了学习。而真正的有用的学习,刚开始可能没有之前快,可是熟练了之后,就会让自己的速度上一个台阶,这时候才能真正显示出学习效果来。
2 阅读克星法
“阅读克星法”是“16分割笔记法”的延伸,用于快速阅读一本书或者文章。
第一步,同样是打开记事本,利用展开的两页纸。在左边页上,分割成16份,在右边的页上,顶端写上书名和日期,中间画三个圆圈,圆圈的位置正好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然后,用直线将三个圆圈连起来。
第二步,提出问题,将问题写在三个圆圈围起来的三角形中。你想要通过这本书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问题需要具体的,不要模糊,因为模糊会让阅读没有针对性,也会降低效率。
第三步,选出16个关键词句。边翻阅目录、前言、正文,以扫读为主,边找你认为关键的词句,这些词句都是与上面提出的问题相关的,可以多留意出现频率高的词、专业名词、数字、格言。将这些词句填入开头画好的16个方格里。
第四步,从16个关键词句中选3个最重要的,填入事先画好的圆圈中。进一步阅读书中正文部分的内容,选出的3个关键词句,是与提出的问题联系最紧密、最能解答疑问的词句。
第五步,根据选出的3个关键词句,整合为一条信息,这就是你在开始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必要时,还可以导出成为一个行动,就是根据你整理得到的答案,得出你应该怎么做。
3 故事型演讲
故事型演讲的5个要点:
用三幕情节来构建故事
第一幕(开篇)和第三幕(结尾)要清晰明确
第一幕通过“现状”“变化”“问题”来引起读者兴趣
为第二幕添加“三个阶段”
通过一个信息来传递第三幕
第一幕是开篇——什么东西?
第二幕是故事的主要情节——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三幕是结尾——最后怎么样了?
这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但是我们在具体讲话的时候可能说到最后就会偏离主题,所以让别人听着听着就走思了,还可能听不懂自己究竟在说什么,那么这样的沟通就失败了。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整个演讲中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什么东西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二幕中要加三个阶段,作者把他称为“翻过三面墙”,就是准备好困难,并给出解决方案。这就是所谓的曲折前进。这也是让整个故事显得好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