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管这几天两起性侵案子有多热门,都不得不承认——没有用的,不管引发多大规模的讨论,性侵,终究还是会继续。
不必沮丧,它是个事实。
从来都对性侵事件抱着天然的恐慌和愤怒,特别是幼女性侵——一直忘不了《犯罪现场调查》第一季第一集的那个小女孩:可爱蓬松的棕发,大而深邃的眼睛,捧着她的洋娃娃,抗拒地指认男人猥亵她的地方,当凯瑟琳对她说:一切都会好时,她极其抗拒地避开凯瑟琳想触碰她的手。
孩子未必就感受不到绝望和悲伤,她们只是理解不了,也表达不出来罢了。
02
为什么很多受到猥亵,受到性侵的女孩子不敢说出真相?
在于她从小接受的认知,还有大众普遍的认知。
当看到“性侵”的时候,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性”,然后才是“侵”。但实际上我们关注的也不是性,而是生殖器,而是个人作风。
当被性侵之后,女孩子恐惧的不仅仅是被侵犯,被伤害,还有对自己的羞耻——我做了与“性”有关的事情,我很脏,我很可耻,我对不起我的父母,我不再是个值得被人爱的人了。
在我们的思维中,有一种很特别的思考方式:那就是所谓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你自己够乖够好,那你会遇到这种事吗?当你说出“性侵”的事实后,可能大部分人都同情你,鼓励你,但也肯定存在小部分的人恶意揣测你:谁让她长那么美,谁让她穿那么少,谁让她和男生玩,谁让她整天往外跑。
不要说不在乎这些小部分人的声音,当被伤害时,我们往往担心的就是这些小部分的指责:被欺负的人害怕别人说他没血性,被偷盗的人害怕别人说他没看好东西,被诈骗的人害怕别人说他没脑子——久而久之,就连受害人也会这样认为自己,这是悲剧的开始。
03
很多被“性侵”的人终其一生都不能走出这个阴影,从而走入抑郁的怪圈——不管我取得多大的成就,不管我遇到多好的人,不管我过着多么光鲜亮丽的生活,我依然从心底厌弃自己,我是烂泥,我是垃圾,我是一个不值得别人爱的人,我活在这世上只会拖累别人。
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但确实就是这么想的。
这世界教人向善,教人积极,因为生活不太如意,如果不一直想些美好的东西,有所希冀,那么日子就实在难熬了。但问题是:这世上不仅有善意,还有恶意,而这种恶意,恰恰是善良又敏感的人的致命伤——因为善良,所以我们指责的永远是自己,因为敏感,所以我们永远不肯原谅自己。
但我所认知的是,这世界上真的就有单方面的伤害,真的就有单方面的恶意,发生了那样的事,不是你的错,真的不是你的错。
04
社会是从来不会缺乏话题的,特别是在女性身上,但社会并不是从一而终地关心女性问题,只有当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出现时,才能引发短时间、大规模的热议。
说来说去,还不是因为我们更热衷于名人。
你可以反驳我,但我不太相信,当身边的人受到性侵时,我们依然可以挺身而出,义愤填膺,不说别人,只说我们自己。
哪有什么感同身受,曾经相信过的人都知道那是假的。
毫无疑问,再过一段时间,这些人这些事就会被新的话题代替,到时候,人走茶凉,该受的罪是一分没少。
那之后,依然会有“性侵”事件的发生。
但知道性侵还会再继续,并不代表就可以放任性侵的继续。
所以诸君,倘若我们说服不了别人,就请先管好自己:为人父母的请教你们的孩子保护好自己;为人师表的请控制自己的欲念,保护好自己的学生,而其他人,能发声的就发声,能作为的就作为——请不要让我们的孩子背负莫须有的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