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聚焦区域游戏中的“分享交流”

      虽然疫情挡住了我们出门的脚步,但是没有挡住我们绿地老师们学习的进度!二月十日晚8:00~9:00,张园长一个小时的微信会议学习,让我知道了如何在区域活动时抓住黄金十分钟进行有效的与孩子、让孩子之间分享交流。

主要从这三方面学习

什么是区域活动分享交流?

区域活动分享交流概念

区域活动分享交流重要价值是什么?

四大价值

关键词――时间段

      活动开始的交流和活动结束的交流其目的和功能不一样。

活动前交流:  唤醒孩子前期经验,激发孩子参与乐趣。

活动中交流:  孩子困惑时给予鼓励和技能性的制造。

活动后交流(最关键): 发现过程当中的问题展开交流分享。

一:分享交流的常见问题

1、喋喋不休: 

关注规则和纪律,忽视探索和发现

2、泛泛而谈

浮于形式和表面,忽视经验和问题。(无总结和进一步给予孩子支持和提升的机会)

3、蜻蜓点水

有限时间无限问题,不能聚焦,浅尝辄止。(讨论分享和提升能力被弱化)

4、不知所措

老师缺乏有效回应,不能推进和支持。(措施教育契机,这也是游戏质量提升的关键点)

      分享交流主要功能就是提升孩子的游戏经验和整体游戏质量。

二、分享交流的方法策略

1、问题谈论法:  解决难点问题,探索热点问题

【难点问题】游戏中无法突破,超出孩子能力。

【热点问题】游戏中的小纠纷。

        教师针对活动中观察到有代表性的问题,组织幼儿谈论,让幼儿表达自己观点,分享思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观察―发现―提问―谈论

      老师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智慧双眼,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老师的提问潜藏着对游戏内容的拓展。

2、现象示范法

老师示范不是目的,举一反三,抛砖引玉才是目的

        示范方法――激发创意

3、情景再现法

通过照片,录像再现活动实况,针对有价值的片段提问问题与幼儿讨论。

4、作品展示法

        展示――讲解、描述――评价

展示作品:  分析亮点(成功作品)

                分析原因(失败作品)

新发现:  通过个体新发现的分享,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展示发流程:

    幼儿自评―幼儿互评―教师点评

教师通过三点点评:作画材料、作品技能、色彩、构图、造型。

三、分享交流的注意事项

1、确保幼儿主体地位。

    幼儿―参与者        教师―倾听者

2、把握分享交流时长

      有限时间,有所收获

3、解决分享实质问题

4、灵活运用分享形式

      一个小时的学习,内容量很大,需要实践和运用,让我们学到,在平时孩子区域活动时,应该如何更好的实施,更有效的让孩子操作,让我们的班级区域活动进行的更加生动、有趣、有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