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到的问题
葱省的部分区县的部分平台,尤其是非标这一块遇到了流动性问题。
二、解决办法:去存量债券的结构化
1、方案优点
不增加平台和地方负债,也不需发新债,能增加平台流动性。
2、方案可能存在的缺点
以前做结构化的券的成本可能会更低,把券赎回后再直接卖出去的融资成本可能会略有升高或持平,不过平台流动性增加后,它的额融资成本也会跟着降,所以需要进行更详细深入的测算。
3、具体操作
葱省经济发达,部分区县拥有标债多,当年有不少债券是被拿去做了结构化。
简单科普结构化:有些也叫反投。
比如平台发2亿城投债券,基金先拿一亿资金来买一亿的券,平台拿到一亿后,再按事前约定把这一个亿拿去买基金做的理财产品,基金再把这一亿拿去买平台手里面的另一个亿债券。实际下来,平台用2个亿的券,只换来1亿现金。基金用1亿资金拿到了2亿的券,管理规模放大一倍,然后基金更容易进更优质金融机构的合作白名单。
当年做结构化的,还有6:4开,即平台只能拿到40%的资金,甚至还有比例更低的。
合规上:上面要求各地去结构化,现在城投债券很香,只要券赎回来了,用直投的模式,把券卖出去变现不难。
比如一只2亿的券做了5:5开的结构化,去结构化后,平台就能增加近一亿的现金流。
4、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非标出过流动性风险的区域,债券的融资成本远远比票面高,要把债券买回来,需要额外付一笔前置费用,才能达到真实的融资成本。
比如一只3亿的券,票面6%,实际成本10%,哪怕只剩一年期,赎回时需要平台付的前置成本就要1200万,实操中,所需前置成本会更高。
平台的办事人,更愿意花小钱办大事,比如3亿债券,第一次只赎回五千万甚至更少,那么需要的前置费用很少,平台也能拿出来。
但后来跟多家基金深入了解后,做了结构化的基金,往往把券拿去质押或者做换券业务了,平台要赎回只能是一次性赎回,不能分批次赎回,基金也有自己的难处。
一只结构化产品,一般金额就是数亿,要一次性赎回需要数千万的的前置费用,有舆情的区县级平台账上别说几千万,连几百万都可能拿不出来。
这就是目前区县级平台解决去结构化目前遇到的困难。
但如果真搞到前置费用,比如花2千万把做了结构化的债券全赎回来,即使按5:5,拿回来3个亿债券。拿回的债券再卖出去3亿资金,换掉原来只能拿的1.5个亿和两千万的前置费用,平台还能增加1.3个亿的现金。
实操过程中,有些连5:5开都不到,平台能增加的流动性会更多。
这仅是去一只结构化基金能增加的流动性。如果这个模式成功了,在一个区县级甚至地级市推广开,增加的流动性会不可估量。
但仅靠平台去做这个事,难度大。有些平台非标出负面后,很难再融到钱,平台需要上面的帮扶。
5、遇到实操问题的另一个解决办法
如果上面不愿意或者也不同意拿几千万的资金来给区县级平台做前置费用。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平台自己去联系过桥资金来做这个事。涉及到一只产品,需要的前置费用撑死也就两千万,它需要使用资金的时间估计也就10来天,把券赎回来再卖出去后,就可以把前置费用还上。过桥资金我们这边也有资源,放给城投的成本一般也就千一每天左右,两千万资金用一周以内,一共需要的费用也就10多万,用10多万的成本,能换回来数亿的现金流,还是挺香的,这也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小结
去结构化是趋势,去结构化的玩法也更合规,如果能把存量的结构化产品去掉,那么在不增加平台债务总量的前提下,就能大量增加平台流动性,平台的流动性得到缓解后,整个融资成本也能快速降下来,然后就是良性循环。但要去存量产品的结构化,对于非标已经出舆情的平台,还是需要更上面的支持。
个人站在局外人观点看:葱省和四川的城投债,我们都买过不少,四川这边有不少区县级平台,在前面几年时,都实打实的拿到了省财政厅的直接注入现金参股;不仅如此,四川这边还找了不少省级平台来帮区县级平台做担保,然后能发出低成本高等级信用的AAA级债券;而葱省那边,我买过的好几家区县级平台,暂时都没看到那几家获得过省财政厅直接拿现金参股的支持。
资本市场上的资金些,很多就是在观望上面的态度和行动。
本文方案,仅是我们一群人私下探讨的结果,如有不妥,敬请谅解。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经过这件事后,个人也加深了对这句话的体会。
长期个人还是看好城投,也坚定的看多城投,遇到问题也不要怕,一群人想办法把它解决掉就行,办法总会比困难多。
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