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我的2016年:
一月初,我找了一家课后辅导班,给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的小朋友补课,批改寒假作业。我面试的那天,辅导班的校长问我,你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什么样的理解?我说,教师在我眼里真的是一个特别神圣又高尚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不求回报,把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他笑笑说,真当一段时间老师你就不会这么唱高调了。
那一个月,我每天白天七点半到教室,中午没有午休,下课回家吃碗饭就开始改作业,改到零点以后。白天喊课喊到嗓子哑掉,晚上改作业累到趴在作业本上睡着。每周日休息一天,押金500,工资1200。
讲课的时候一回头下面嘻嘻哈哈闹成一片,钻桌子的,打人的,玩圆规的......我要想办法吸引他们,当我好不容易吸引到了一个认真听课的,他同桌一句:“你看见我田字格了吗?”又被转移掉了注意力。作业本上的题要跟着后面追着改,写作业要哄着来,刚哄好一个,另一个又走神了......
但是有的时候,当他们拿着作业本,神情认真的问我,老师,这道题我不会,你给我讲讲行吗?他们对我的信任,让我有了种责任感、使命感。当二年级的小朋友第一次奶声奶气的背诵下来:“子规夜夜有啼血,不信春风唤不回。”又能像我讲给她一样,给我解释复述一遍时,那种欣喜难以言喻。
辅导班的校长经常会把几个老师聚在一起讲学生的事,有天他讲一个曾经在辅导班学习的孩子:父母离异,跟着奶奶生活,奶奶的生活来源就是每天到市政府给领导下跪要钱,孩子在后面跟着。要回来的钱孩子就跑到网吧里挥霍,通宵不回家,奶奶也管不了,送到辅导班长托。
不知道这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辅导班里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没人呵护管教,家长图省事直接扔到长托的辅导班里,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扮演的角色就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一个月下来,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感受还是在“唱高调”,而且调子唱得更高了。小孩子的思想行为中,处处体现着家长和老师的言行举止,而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告诉学生这道题怎么解,这个字怎么写,更多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兴趣。而对于那些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对待他人的方式,表达情感的方式。无人管教的孩子是会读心的,你心存善念,他便可能心存善念;你有任何一点恶念,他只会更甚。
不知不觉感慨说得太多了。
年后,上半年在市图书馆或者学校图书馆复习司法考试,八月份就开学了。其实最痛苦的不在忙碌的下半年,而是一个人熬过的那段漫长的无人问津的时光。就是明知道前面一片漆黑,但还是要往前走。白天在图书馆听课件,做题,晚上图书馆关门才回家。其实加在一起,耗在这个考试上的时间已经将近两个整年了,课件听过无数遍,买的书堆积如山,做的笔记扔了一茬又一茬,真题刷了一套又一套。依然不见起色。恍惚觉得什么都会了,又觉得好像还是一点都不懂。像在用青春做了一场赌博,所有的筹码摞在一起,孤注一掷,惨淡收场。
下半年很累,很充实。去年这个时候,我说自己对下一年的期待是,希望凭自己的能力踏踏实实的做点事。总觉得活在父亲的庇护下,所有人对我的肯定都是“看在我爹的份上”,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几场重要的考试接连败北,这种挫败感很强。6月,很多年都不曾提笔写文章的我,发现自己可以试着动手写点东西,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在电脑上码起了字,在简书上坚持发文,这半年,我写一共写了148794字,近15万字,积累了一千多粉丝,四千多赞。算是实现了年初的愿望。
九月后,真正开始忙起来了,任何一项活动我都希望踊跃参与,在之前的文章里写,每天就是在像打怪兽一样的消灭掉 to do list ,一件事做好了就会有下一个机会找到你,大部分的时间来不及多想,也来不及矫情。对这学期记录的已经够多了,就不赘述。特别想说的是,从心里感谢几位老师的帮助、提携,恩重如山的时候,谢谢两个字就太苍白,只能是铭记于心。
下一年,许个愿吧,希望父母恩师身体健康,得偿所愿;关注我的你们平安喜乐,睡梦安稳;自己能心有所定,专注做事。
Happy New Year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