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学习了拼音第5课,内容是g、k、h。
如我之前所了解的,班里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学过拼音的,所以在认识字母、知道名字、能发音、会书写这几点上,相对来说不算难,难点、也是重点,在于拼读,在于运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发现有的孩子学前学得很不错,拼读也很熟练、正确。
那么,课上还教什么呢?学生还学什么呢?
今天课上我忽然有一个想法和认识,和大家分享。
学习g k h的发音后,我带着学生进行深度的感受和比较,用手放在最旁边,感受三个字母发音的时候气流的不同,k发音的时候气流最大。h 发音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我就刻意强调一下摩擦。
在教学g k h的书写时,我还是按照之前教过学生的方法来教学(注意:在学校的系统教育中,学习方法、思维训练是很重要的一环,也是家庭教育可能做不到的地方),写之前要观察、思考、分析(这其实是培养学生不管做什么,都应该想好了再做的习惯,所谓“三思而后行”),不要急于动笔。观察、分析什么呢?
一看笔顺
二看占格
三看易错点
然后,我就让学生观察,一次只说一个字母的一个点,也就是说,g 这个字母的三点,要分三次说完,是不是觉得很容易?完全没有。
就这样的一句两句话,孩子并不容易说好。
千万别小看说话、回答,口头表达是什么?是头脑中的思维。
只有思维十分清楚,才有可能表达清楚有序。
孩子容易说成省略句,直接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因为这样更简单、省事,
比如g,孩子就直接说,先写半圆,再写竖弯。
而我要求:先要说明是哪个字母,然后按顺序说,比如:g的笔顺是,第一笔:半圆,第二笔:竖弯。对,可能竖弯这个笔画,孩子说不出来,不会说,我也告诉他们,不会说的可以用手在空中写出来。
就是这么一句话,其实是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有顺序,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有的孩子说的好一些,有的孩子说的差一些。
没关系,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啊,有的孩子听到别人怎么说,就会学习模仿。有的孩子不会听,所以还是不会说。有的孩子记性好,能够鹦鹉学舌,有的孩子记性不好,听完了还是不会说,或者说不全。
——这就是差距,但是有差距才有努力的空间啊!
这次课我把观察的三点分开让学生说,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是不是可以一个人全部说了呢?能说好、说全,就是能力的提高啊!
后来我问学生,你们是不是都会写啊?他们说“嗯”!
我说:自己会还不行,还要能说出来,讲给别人听。
其实往高深了说,这就是输入和输出。
经常有人说:
我很努力学习啊,我看了很多书啊,为什么学得没有别人好?
为什么考试成绩不够优异?
其实因为你的努力都是输入,但是你没有输出,或者输出的少,而输出是要求更高的,是考验你的思维是不是够清楚,是考验你究竟是不是真正学会了。
感谢阅读!本文乃作者个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欢迎转发分享,欢迎和我交流讨论。
郑重声明:本文于今日头条首发,个人公众号次发,未授权于百家号转发转载。如在百家号看到此文,均属抄袭!
作者简介:三分之一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硕士,16年小学教师,现任教于北京市西城区。更多精彩原创文章,可移步本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