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一村》 赖声川 王伟忠 创作于2010年 台湾剧作者
眷村,是一处台湾所特有的居住区域,生活形态和族群文化的一个地方。从1949年到60年代初,大约有160万大军和家属等逃或迁移到了这里,原本只是暂时落脚的小村子,却落地生根,遍地开花,接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全国各地的不同籍贯的人,因此而形成和发展出了一种独特而新异的文化氛围的地方。宝岛一村诉说的就是一个庞大而多元却又被归同于同一族群的人们从离家到想家再到认同这里是家的一段历程。
该剧的 导演说;这是一个不说可能就会随即消失的地方,如果不刻意去记录,不保持去回忆,很容易就会随风而去,稍纵即逝。《宝岛一村》就是通过四个家庭,三代人的五十多年的人生曲折。让我们看到了第一代人的思乡,盼回乡,第二代人在台湾出生,他们的思乡,盼回乡的冲动逐渐地淡化,第三代人的土地认同概念也逐步地发生着变化的这一群命运极为特殊的眷村子弟们如何去奋斗的,如何去生存的,如何去哭的,又如何去笑的生活意象,价值态度,文化趋同,用珍贵记忆来赋予“眷村”二字独特而传奇的精神密码。
记得有一位丹麦的哲学家说;如果重复是可能的话,它将使人类幸福,但是回忆则给他带来不幸。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幸福自有其秘境,我们应当摈弃将自己等同于上帝的妄想。我们都知道戏剧中有一些情节是虚构的,也有一些情节是巧合的,把一些虚构的和巧合的情节,通过剧作家们的努力,去与现实中的真实的和发生的情节揉捏在一起,让每一位观众都怀着一种莫名的怀念,都想在剧中看出他们真切的生活和真实的命运是如何地走向何方。就像是一个人缺乏所谓的安全感,是一种从成熟向幼稚的退化的标志,你想别人是如何摆脱危机,实际上是在找到自己的的安全感。因为你知道别人已经经历过这样的危机感,也不知道这样的危机什么时候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所以只有你自己知道别人的危机感时,才能感到自己的安全感。戏剧人生,人生戏剧,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讲得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吧。
透过台湾眷村的历史境遇,让我们感知三代人所走过的这一段不寻常的路。他们中有含泪的微笑,有笑过之后的唏嘘,有小人物被时代裹挟的感慨,有挣扎求生的欲望,有随遇而安的本能,有一片生活的滚滚红尘,也有一地淡定从容的度外。纵使有鸡毛蒜皮的小事,小打小闹的破事,陌生人成了亲人,客居地也都成了第二故乡。尽管还是带着乡愁,也关乎着新生,他们还都是在困顿无奈中,流逝的是温情脉脉的时光,也演绎着亦喜亦悲,且哭且笑的一段生活的历程。就像是剧中的天津狗不理包子,它贯穿了几代人的情怀,带有乡愁的感觉,唯有故乡的味道才能填满人们的思乡之情一样。
在生活中有太多的“原以为”和“来不及”,原以为第一代眷村的村民,吃了年夜饭就会反攻大陆,却来不及回到家乡见母亲一面就猝然过世;眷村里的大牛原以为永远会和青梅竹马的大毛在一起,却来不及找到她,她就结婚生子了;冷如云原以为子康只是去执行一次普通的飞行任务,却来不及为这场五十年的离别悲伤,直到现在她还记得,五十年后,当经历过命运戏弄的子康回到眷村时,她只凄凄地说了一句“那天早上我看着你出门的背影,你回来时却也是黄昏,太阳下山,一开门竟是一个老头,你回来干吗?你是回来吃晚饭的吗?”。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落入煽情套路的却又能将力度把握到恰到好处的一处戏,让你为戏时而捧腹不止,又能让你潸然泪下时,充分感受到了心灵上的无比愉悦和滋润。
话剧结束了,我也从宝岛一村中走了出来,如果生命中有太多的意外,如果生活中有太多的期待,那就借用那最老土的那一句“珍惜现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