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家庭教育的误区1)
误区二十六:希望孩子循规蹈距。什么样的孩子才能够听话,家长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听话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常见胆小、懦弱、压抑自己,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与长辈,也不能与父母争论的孩子,这些孩子看上去特别听话,特别的守纪律的好孩子,他们也不会和父母顶撞,常常会被夸奖,其实他们的心里是最脆弱的。
误区二十七:埋怨孩子的却诺。每个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也不仅仅是孩子,当然,孩子害怕的东西比大人更多一些,遇到一些特别胆小的孩子,他们可能会什么都怕,怕打雷、怕去医院、怕小动物啊!家长要让孩子面对恐惧,并和孩子一起战胜恐惧的心理。
误区二十八:不让孩子享受游戏。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最早功克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孩子的游戏就是一种早期的功克。他会搬东西,破坏东西,他在享受。那么家长要学会正确的引导,游戏是对智力的开发,所有的活动都是刺激孩子成长的,只要不是破坏就可以,要能够帮助孩子社会化,使孩子拥有健康的情绪,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们在这里要让孩子知道,孩子早期的社会化不能太深入,不能以成年人的早期社会化来影响孩子自然的发育,那么他需要10年20年,拔苗助长必然会伤害孩子,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情。
误区二十九:限制孩子的想象。一味限制孩子的想象是当今中国想象力贫乏的根本原因,因为我们需要培养那些听话的孩子,我们需要培养那些顺应的孩子,所以,这是中国的孩子想象力贫乏是根本原因。
误区三十:在孩子面前吵架。叫敲山震虎,在孩子心里留下长久的阴影。因为父母吵架的时候总是会把孩子放在一边,不管不顾任其情绪失去控制,甚至有的家人吵架的时候会拉上孩子对付另一方。孩子在这种恐怖的场景当中发现自己的父母,具有攻击性的那面,他们随时都会担心自己会受到父母的攻击,一方面,他看到了父母情绪失去了控制,把自己扔到了一边,或者用自己成为攻击对方的工具,他会感到自己随时都可能受到攻击,孩子也非常担心,如果父母感情不和,会不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因为对所有的小孩而言,快乐的家庭就意味着父母之间的和谐和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误区三十一:忽略爱与性的教育。当孩子渐渐长大了,他就开始学着去爱,也开始对性产生好奇了,很多家长认为这些事情让孩子顺其自然去发展,却不知道孩子有需要爱和性方面知识的教育。
误区三十二:把自己的愿望变成孩子的愿望。孩子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个体,但是家长常常忽略这一点,各位亲爱的好朋友们,我们不能把自己成年的意愿强加给那个孩子,他有他的人生,他有他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去祝福这个孩子。
误区三十三:不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在家庭里面父母不让孩子做家务,特别是给孩子温柔的一刀。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家长限制他们利用自己能力的机会,当孩子对自己产生好奇的时候,家长的保护其实是向他们的积极性泼冷水,孩子无法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会感觉到自己是那样的无能,他会对自己不再自信,他也不会有自尊。
误区三十四: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当为懒惰。孩子不是超人,成年人也有状态低迷的时候,孩子就有可能随时斗志昂扬,不要总是对孩子的被动行为表示谴责,如果他不是一个天性懒惰的孩子,他的突然混乱和拖沓,可能他真的是累了,他的积极性也许受到了打击,所以当孩子有情绪低迷的时候,我们需要重新帮助这个孩子。
误区三十五:把成绩看得太重要。家长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当孩子还在学校的时候,家长总是把学习成绩当做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而当孩子走出了校园,却发现没有了分数这一参考,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了,因而就变得十分迷茫,各位家长,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迷茫吗?
误区三十六:不让孩子体验挫折。家长总是渴望着给孩子安宁和成长的环境,因此不愿意让孩子在童年吃太多的苦,但是这样的孩子因为在童年时期很少遭遇挫折,长大以后就会因为不适应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各位亲爱的好朋友们,您知道吗,只有一个人经历了总结了经验,他才能够成长,所以您在剥夺孩子的经验,您感受到了吗?
误区三十七: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会不断的高涨,孩子们都会开始萌生出独立的意愿。在这个时候,偏偏有很多父母却不愿让孩子独立,甚至对孩子的独立精神有很大的恐惧,限制孩子的独立,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反作用,也不利于维护亲子之间的良好关系,各位亲爱的好朋友们,我们在破坏孩子的独立,你意识到了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