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俩每天的蜜月期是每次睡醒后的十来分钟,各种抱抱,亲亲,哥哥,妹妹你侬我侬的。旁人看着也感觉吃了蜜糖一样甜。前脚刚下床,立即成了最好的“战友”,展开每天的练功,切磋武艺。
兄妹俩各自独自玩的时候,可以乖乖地玩上很久,一旦两人都在同一个地方,精彩互动就多不胜数了。妹妹爱粘人,玩也得挂人身上玩,玩闷了,到地上,跑过去,侧着小脑袋,小手鬼鬼祟祟地拨弄哥哥,或者非常自然地就直接跟哥哥玩哥哥正在玩弄的东西,哥哥的反应呢,主要看心情。说笑呢。有时会非常友好地和妹妹一起玩,更多的时候会玩着玩着就按他自己的来,收起来啊,搬来搬去啊,妹妹装好他就倒出来啊,妹妹越尖叫哭闹投诉,哥哥越专注,越使劲,妹妹哭久了,不知道是不是觉得噪音太烦了,哥哥会啪一下,打在妹妹头上,或者小手指狠狠地捏妹妹。妹妹呢?也不是省油的灯啊,尤其牙痒的几天,动不动就出口伤人,狠狠地咬哥哥,后背、胸口、脸蛋、手臂等等,哪里方便哪里中招,疼得哥哥久久缓不过来,哭不出来,憋着疼,小手快速地甩妹妹两巴,被我们强行分开,才一边大哭一边摆手说byebye,真的哭笑不得。他知道不想要不想见的就说byebye。你来我往,二重奏华丽丽上演,一天不知道上演多少次啊。不知道他俩累不累,反正,我们好累啊。
面对孩子们每天每时的争抢打砸,我越来越不淡定,全身僵硬,怒吼他俩,“不准打!喂!干嘛啦!”一下子把孩子吓得愣愣的,反应过来马上开始大哭。对出手者,我忍不住呵斥,严重的甚至大力打他们的手,打他们的嘴。大脑一边喊着好了好了,另一边疯狂地怒吼,就是不听话就是打架!还一边回放小时候家人对我和兄弟姐妹打架的教训情境。其实我非常害怕,我不想孩子重复这样的童年,但是我又对不受控的孩子感到不知所措,愤怒,厌恶。打了骂了我舒服吗?并不舒服,甚至更痛苦,好愧疚。心里不断地想着,我知道你们不懂,我知道你想让妈妈关注你,我知道你被抢了玩具,目前只会用打来捍卫自己的小世界。可是,妈妈就是兼顾不了。两个都是我的孩子,我不知道该怎样平衡,怎样化解你们的冲突,让你们不怨恨嫉妒对方。越闹越觉得自己无能,就越生气,越烦躁。每次教训你们,明明看到你们愧疚的眼神,看到你们不好意思的指着其他地方试图转换话题,分散大家注意力,我们还是管不住口继续教训,继续说教,继续强行逼你们说“知道”“对不起”。以告诉自己,我能“管好”你们。
今天听了唐老师的分享,原来是我们对于孩子的争抢,打架给予的定义太负面了,看事情太狭隘了。这是孩子之间的交流,连接。他们是幸运的,兄妹俩,交流的机会比一个孩子的多得多得多,我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能量,心态,来对待这个问题。也让我知道了,就是我们每次不断嘴不停地强调教训狠批孩子,才让孩子们掐架越来越严重。孩子也有羞耻心,我要学着适度留白,给孩子机会和空间自我调节,反省,重建。
“小孩子共同体”一旦发生矛盾或者摩擦,我们“大人超级大国”不要过度反应,特别是不要趁机发泄自己的情绪……外力干预会使小孩子共同体的内在平衡机制复杂化……其实一些局部摩擦、小型走火,特别重要,能帮助小孩子自然厘清彼此相处的模式、界限、各种力度,是非常好的人际互动试炼。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如果都用愤怒、暴躁来解决,就是最差的方式。大人不必做小孩子的对手,因为胜之不武。而且从长远看,没有胜的可能,被压制的小孩子,也会成为一个暴躁易怒的大人呢。”——《妈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