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慢慢坐下来读一本书,反倒慢慢变的“奢侈”起来。记得在初中时候,老师每当暑假寒假都会让我们读几本书,那时候的我们,对于即将到来的自由充满期待,哪还会去理会老师们的“忠告”。
我一直很喜欢读书,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对这深信不疑。当时,我有一本“黄金书”。不是有多贵重,但里面全部是我读一本书之后写下来的感触,或是喜欢的短句都会摘抄起来。那时,读书对于我的未来有什么影响,我是全然不知的,我只是内心由衷的喜欢就会全部记载。全然不知也许有点夸张,一直以来我的作文总能被当做例文在同学面前被朗读,虽然面上不显半分,但心里是乐开花的。上了大学,我才慢慢开始接触国外著作,说到这非常感谢我的大学英语老师,她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南京女士。博学,健谈并且非常的有气质,自此我对于南京这个城市,有了深深地向往。每晚熄灯前我都会抽出一到两个小时去读一本书,细细算来到现在为止,我读的书,虽比起那些著名作家不值一提,但对于我来说,也是很多了。当时,我记得我一个姐姐经常跟我说:“你们现在闲,读书的时间多,等你们上班了,就没心情也没时间去读一本书了”,当时我非常的不赞同这一句话,一个人若是想读一本书,不管何时何地是何境遇,都不会连读一本书都做不到。但等我现在自己上班之后,我才慢慢理解了这句话。每当看到“好书推荐”,我都会收藏点赞,之后就不了了之,不是因为我没有时间,我晚上还是会有大量的时间,但是这个时间我一直沉迷于我的“掌上玩物”——手机。但是只是因为有手机就不看了吗?不尽然,我只是没有心情,没有动力去看书了。我会在微博花大量的时间,去收藏“人生必读的一百本书”,我会点赞各种书籍推荐,但我没有任何动力去打开,读完一本书。
上班之后,随着人流找到“适合”“混的过去”的工作,慢慢变的“现实”,做一件事情首先会想到我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如果没有,那为什么我要去做呢?随着这个“想法”的慢慢积累,毕业到现在四年左右,我读的书,还不如我大学半年的多。我只是忘了当时读一本书时的初衷,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充实自己,找到解答。我已经忘了当初,每当我看见一句引起共鸣的话时是有多么激动,多么开心了。
今年,是个多灾多难的一年,也是让人深思反省的一年。我,今年又立下了个“flag”:
1.一周一本书
2一周两篇读后感,摘抄短句不少于5000字
3一个月投稿三次,不同类型的文章
这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对于我来说,简单但也很难做到。希望我这个月可以完成我的“flag”,那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