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审老师写的《学会跟孩子说话》里有一段是这样写的,一档儿童选秀节目上,一个五岁的女孩清唱了一段京戏。主持人开始采访他,再问过“什么时候开始学戏”“是不是每天都需要练习”等铺垫性的问题后,主持人问“你觉得这几年的坚持有意义吗?”孩子迷茫的看着主持人,疑惑地问“什么是坚持”主持人想了想说:“就是说,你觉得天天很辛苦的练习唱戏值得吗?”孩子更加困惑了,小声的问道:“什么是值得呢?”很显然主持人的问题有点成人化,对于年仅五岁的孩子,他们不懂,更不会体会其中的意思。
这让我联想起我在音乐课上发生的事情,由于每节课都需要练习口风琴,课前练习是每节课的开端,我会让孩子们先自行练习两分钟,然后再分小组弹,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平时听话且练习的肯定没问题,但中间总会夹杂着几个不会弹也不知道练习的学生,他们装模作样的样子早就被我识破。接着我和他们说:“表扬节奏稳,弹得好的同学,批评在那几个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人”为了显出我有点“小学问”我特意用了两个成语!这时下边的学生开始骚动起来。有个胆大的学生站起来问“老师,什么是鱼目混珠和滥竽充数啊?”“你们不知道?”学生接着说“老师,我们还没学过呢。”于是,我用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话又给孩子们讲了讲这两个成语的大概意思!学生们恍然大悟过后课堂继续进行着……
还好这是三年级的学生,给他们解释一下还能明白点,这要是对几岁的小孩子说,估计这样的话也有些成人化了吧。所以学会跟孩子说话,就要对应他们的年龄和应有思维,切记千万不要成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