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妈
“我家小宝,最近脾气可差了,动不动就大哭。一天下来,可以哭好几次。我真是拿他没办法了。”闺蜜给我打电话说起她家小宝的种种坏脾气。
“好好地跟他玩着积木,我不小心碰掉了一块,他就对我发脾气,哭着说不要玩了。”闺蜜问我:“你说这么差的脾气,是不是我家小宝性格不好啊?”
很多家长和我闺蜜一样,生活中遇到孩子经常发脾气,就会给孩子贴上“性格不好”的标签。其实,我们只是没有认识到,小孩子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尤其是他们发脾气的时候,是出现负面情绪了,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只能通过用大哭、摔玩具、扔东西,甚至会打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01
父母要先观察孩子的情绪,而不是着急去纠正孩子的行为。
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往往他们自己就分不清楚,也不知道如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就像我们大人,有时候遇到一件事情,心情非常复杂的时候,一下子也会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当时的心情。更不要说是3岁左右的孩子了,当他们说不出来的时候,就只能用直接的行为把情绪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孩子发脾气、大喊大叫、哭闹、摔东西、打人等不好的行为了。
如果我们不重视孩子的情绪,也不去观察孩子的情绪,很多时候就会误解孩子的行为,只是急着去纠正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不好的行为。
有一次,我和小萌宝在地上一起玩雪花片积木的时候,我不小心弄坏了一片雪花片。我当时想着有整整一盒雪花片,弄坏了一片,也没什么的,就随意拿起那片坏了的雪花片丢进垃圾桶了。
没想到我刚把雪花片丢了,小萌宝就哇哇地大哭了,我当时也很不理解,就一片坏了的雪花片,我丢了很正常啊。可是孩子为这事,一直哭了很久,直到我把垃圾桶里的雪花片捡出来,还给他才停下来不哭。
我看他不哭了,就开始问他:“宝贝,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啊?”孩子回答:“因为妈妈把我的玩具丢了。我很伤心。”
原来孩子就是因为伤心了才会大哭,因为孩子不知道雪花片坏了,修不好了,也不管盒子里还有很多雪花片,他就是单纯地伤心我丢了他的玩具。但是,孩子又不会说出他伤心,所以只能用哭来表达他的负面情绪。
所以,当我们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时,我们就会觉得无法理解孩子一言不合就发脾气的行为,还会训斥孩子立马停止发脾气。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也不能认识自己的情绪,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还是一样会发脾气。
02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学会表达情绪。
帮助孩子认识情绪最直观的方式是给孩子看关于情绪类的绘本,这样孩子就知道各种不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比如说生气了会是什么表情,伤心了又会是这么样,高兴的时候又会如何表现出来,孩子通过情绪绘本认识了不同的情绪后,下次自己出现类似的情绪时也就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孩子只有认识了情绪,才能学会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孩子都要知道如何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出现不好的情绪时,就不会再一味地通过发脾气来发泄负面情绪了。
教会孩子记住表达情绪的三个重要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损坏东西。
那需要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呢?不同的孩子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喜欢画画的孩子,可以用画笔画画让自己平静下来。有些孩子在家里有自己专属的“安全屋”,可以是一个阅读角,也可以是一个小帐篷,或者是自己的小床,当孩子生气想发脾气的时候,可以自己去“安全屋”先冷静一下,独处一会儿,然后再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情绪,避免遇事乱发脾气。
03
萌妈说:
情绪表达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我们父母在平时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先去观察孩子不同的情绪,认同孩子的情绪,再慢慢地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当我们认同孩子的情绪之后,就会理解孩子的那些发脾气的各种行为,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绪,只是很多时候他们都会用哇哇大哭来表达。
我们在孩子有情绪发脾气的时候,首先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并引导孩子用恰当的方式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父母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理解孩子也会有情绪这件事之后,我们才不会将孩子某些发脾气的行为和性格不好划上等号,不要把孩子的情绪表达和孩子的性格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