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冥想,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静静地坐着练习,通过数呼吸、身体扫描等方式,来提升自己对意识的觉察,变得更加专注,不容易走神。
然而,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流动的冥想。冥想练习,也最终会融入我们每时每刻生活的当下。
冥想,只是一种让我们的身心连接,回归当下的过程。我们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重要的是,我们能否一直保持“正念与专注”的状态,在每一件事情上。
在每件事情上,保持当下的状态,其效果类似于深度创造——写作或绘画中,产生的心流状态。但这种高度的专注,并不代表着紧绷、呼吸急促,相反,它会让你变得越来越放松。放松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生状态,它让我们的判断更加清晰,思维更加自由。
我们总是在做一件事的时候,频繁地走神,反复折腾,到最后,事情已经寡淡无味。慢慢的,我们似乎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而在彻底松绑之下的专注,会让我们深度体会到当下正在做的这件事,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一天之中,我们可以随时开始练习冥想。
早起刷牙时,觉察牙刷与牙齿的接触,牙齿受到了些许牙刷带来的压力,还有牙膏生成的泡沫,对口腔的刺激。在刷牙的三分钟时间里,不要去想接下来一整天的工作,今天有什么日程安排,用专注于当下的三分钟,来开启崭新的一天,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吃饭的时候,觉察食物的色香味,感受食物和口腔接触的感觉,而不去想接下来要做的事,要不要边吃饭边看个电视剧,甚至是因为这一顿又破坏了减肥大计,而陷入深深地后悔。
写字的时候,专注于觉察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手与笔接触的感觉,手是如何带动笔一笔一画完成每一个字的,不需要去想任何跟写字无关的事。
我尤其喜欢晚上散步时冥想,觉察脚底与地面的接触,让自己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腿部和胳膊是怎么协调配合,还有步幅、速度,手臂与衣物的来回摩擦。再把意识放出去,觉察周围的环境,有没有风,有什么声音,周围有什么景物。
不断地把意识放出去,收回来,对我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当下,理解世界。
除了对于“每件事”的冥想,我还享受于什么也不做的“空白时间”。有时候练习静坐冥想,很长时间都进入不了状态,那就放弃,去做别的。冥想教会我最多的,不是坚持,而是接纳,包容自己有不好的状态,会有挫败感,迷茫的时刻,不要责怪自己,和自己玩个游戏,让一切变得有趣起来。
比如,在空白时间里,我还喜欢听雨看雨,雨声是多么天然的白噪音啊,听它落在屋檐、地面所发出的不同声音,雨有形状吗?它落在皮肤上是什么感觉?有风吗?还是闷闷的?一下雨我就喜欢趴在阳台上,在雨声里,进入高度专注的心流状态,结束之后,我感觉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深度放松的休息,很舒服。
之前有位朋友告诉我:“我可能是受流行歌感染太深了!我现在一看见下雨,就想起很多往事,我就变得很惆怅,陷入对往事的追忆中。”这其实就是为什么,我们大脑中会出现那么多杂念的原因。只有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专注于当下,专注于事情本身,我们才能获得极致的专注。
面对每天源源不断的工作压力,琐事缠身的细碎生活,在当下回归最简单的事情,对我们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只有不断地在每一个生活片段中去练习,让冥想成为像呼吸一样,随时随地的存在,对我们来说,才是真正理解了生活的本质。
之前听朋友说过一句话,大家共勉:别把生活过成一场战争,让它成为一条甜蜜的河流,让自己深深地喜悦和赞叹于,每一个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