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平台官方的问答,解释了一下为啥原来滴滴客户端可以秒接单,而通过API却排队很久,具体如下图,滴滴客户端是放水了的,不然结果就是排队很久。现在很多地方滴滴打不到车,应该是在政策要求下被动不能在放水导致的了。
我之前一直是滴滴粉,相信滴滴的美好出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几千人的技术团队,一定能够实现很多人想得到但不一定干得到的事,就算大家都在说他吃完司机吃乘客,我仍然觉得毕竟他给大家提供了服务,适当的收费是应该的,商业化、盈利是平台能够持续提供服务的基础,直到发现滴滴竟然连API都要收费,一年10万。要知道连用友金蝶这些传统ISV都把原来的接口openAPI了。而你一个互联网服务平台,别人和你接通,带他的客户来用你的服务,给你付费,你还要收别人接口使用费。看来滴滴真已经认为自己天下第一,牛逼到想怎么收钱就怎么收钱了。
当然滴滴可能会说我不止提供了用车API,我还提供了一些企业管理的API,但是你们产品经理有没有想过你们API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你免费的客户端、管理软件为什么别人不用?而要通过API的方式。一定是你的产品不能满足别人的用车场景啊。你的管理系统做得好,别人干嘛要用你的API而不直接用你免费的应用。。。通过API给伙伴可以快速补全自己的不足,甚至通过对API调用日志进行分析等手段可以更准确的获取到哪些用户场景更强烈,然后自己去做最有价值的场景应用(学钉钉)。
所有企业的应用跟滴滴做个接口,一个企业10万,这算盘打得可真不错。天底下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滴滴有本事的话这个政策别改,至少坚持个2年。我马上做个中间产品来免费给大家打通接口,MD就怕他过几天就取消收费,或者改变收费策略。。。。但是一定会有一款产品出现在滴滴和企业之间,企业通过这款产品与滴滴的接口来调用滴滴的接口。比如高德,期待高德的开放接口平台,不止接通滴滴,还有曹操、首汽、神州,收费比滴滴低或者免费,与钉钉的企业生态打通。。。。
不知道滴滴有没有琢磨过这个问题,用户真的在意用哪个APP叫车吗?高德和百度的多渠道同时叫车以及各种场景化叫车终端的出现,至少说明一个问题,用户更在意的是哪个APP能叫到车、哪个APP跟我当前叫车的场景比较切合或者说方便。不处理好这个问题,接下来滴滴的处境可能很尴尬。
对于滴滴来说首先要守住后台服务的底线,尽量做到就算用户选择了别的端,最终服务仍然是用滴滴的。这个就需要真正确保自己“大中台”的资源调度、共享等能力和业务模型持续领先。
可以把战火往端化应用上烧,两个策略:引进来和放出去。
之前滴滴开源自己的前端框架时,我还以为滴滴的策略会逐渐形成以滴滴APP为框架的应用框架,简单来说就是滴滴小程序,允许合作伙伴利用滴滴的技术体系开发端化应用并发布到滴滴APP,这就是引进来的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尽量充分利用滴滴的用户体系和后台服务形成一个生态,由伙伴来共同完善应用场景,并适当进行能力的场景化变现。简单来说就是学微信小程序,不过以用车服务、定位服务等能力作为主要抓手来展开。把伙伴引进来,把相关业务引进来。这样以来,很快战火就烧到别人的地盘上去了,比如一定会有人把原来钉钉上或者自己app上与用车相关的应用比如OA之类的应用移植到滴滴上,毕竟这里有巨大的用户群和目前来说最好的用车服务。比如鼓励伙伴做个“顺路买”,在滴滴用车过程中,乘客可以看到行程会路过的那些能顺路买的商家,当你是一个乘客,你选择一个商家下单,商家通过滴滴商家后台能够随时知道你离他多远,等到你坐的车从商户所在地通过时商家可以安排人递给你,小件儿的话你都不用下车。。。这样就不再是美团弄个美团打车,你滴滴就弄个送外卖,多low啊。你滴滴还可以说我充分利用位置定位技术、大数据分析算法、精准调度等等多高大上啊,同时还真正提高了效率,搞不好一帮私家车主为了这个功能都注册成滴滴司机好下单“顺路买”或者“顺路送”。这样以来很自然的弄了个滴滴商户端从而进到一个新的领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比如滴滴空姐事件之后,是不是可以快速提供一个“亲友同行”的功能,启用这个功能的情况下,用户在行程中指定的亲友可以随时查看用户、司机的实时位置及其他信息。要让司机知道除了乘客自己,还有其他人在随时关注这个行程,滴滴平台甚至能够随时调度周边的司机干预。除了乘客的亲友,滴滴也应该尽快推出一个护航机器人,吹牛逼的人工智能呢?拿出来实时识别异常行程,当出现疑似异常的时候智能调度附近的司机啊。上面说的这两个特性都能提高滴滴APP的霸屏率,用户可能在用车过程中一直开着滴滴了,而不是现在叫车用一下支付用一下了。这种策略下,回到最开始提到的企业用车场景,就是另一种景象了,合作伙伴通过滴滴小程序调用滴滴的用车服务以及自己的企业应用服务,这样就将用车场景的行为放到滴滴APP里了。看到好的场景化应用你还可以投资孵化或者学(zhao)习(chao)并自己弄,学微信和钉钉的玩法就好。不得不再次对张小龙表示敬意。。。
而放出去的策略,就是把滴滴的这些能力封装后提供给其他应用使用,API也好、webapp也好都是放出去的策略,但是别想着收费,接口收费这种歪招真是蠢的可以,连用友金蝶这些传统企业管理软件都在推openAPI,如果说他们在互联网大环境下求生的话,那滴滴这么做就是在找死。
相比引进来,放出去策略明显低了一筹。尤其是API的方式,估计让滴滴心里没底,尽管像滴滴这样的用车服务他一定可以获取到用户信息,但逐渐丢掉了入口而退到后台做服务,所以滴滴力推WebApp而不愿意推API并处处限制API我想也是这个原因,至少通过WebApp仍然保留了用车部分与用户的直接交互。
还是微信的方式牛逼,也叫开放平台,但不对外提供API,然后弄小程序,你要用我的API,你进来做个小程序。。。 其本质其实就是提供了一个前端框架给你开发,你做完的程序代码则都发到他的服务器,当然也在他的服务器上编译运行。因为微信的API只允许这种方式访问,因此你看重他的服务要用他的API,你就只能这样了。而你在小程序都访问了什么后台资源(你甚至都需要预先注册),你前端用户的行为,腾讯都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当然部分能力也可以免费提供给你。牛逼吧。
其实滴滴平台数亿的用户、很有价值的用车服务,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前端框架,好好梳理一下,应该能够试一下这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