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宁静致远
《越书写,越明白》是一本年轻的书。作者年轻,出版日期年轻,内容形式年轻。
“越来越……”,在语法上,是一种递进关系,也是因果关系,如果添加一个主语,就变成——我越书写,就越明白。
竹子老师和舒总的读后感,无疑成为此书的阅读指南,也很显然,这是一本工具书。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经过反复摸索验证,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探寻一套可行的方法,实现心灵疗愈并帮助更多人实现心灵疗愈。
在书中,作者提供一些工具,比如自由书写,复盘,隐喻等,借助这些工具实行干预,让个体在遇见各种各样问题时能够独立理性正确把问题处理解决,平整内心,从而重获生活的信心。
阅读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每一个人都是生命的孤本,只可模仿,永远不可复制。同样,读书也好,工作也好,都是生活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而不是目的。
书中提到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我想谈谈我的理解。
第一, 自由书写。我的案几,一直有二本笔记。一本工作笔记,一本生活笔记。工作笔记在工作开始前完成,写下一天内必须完成的工作。按照此工作排序,重要的事情先处理,避免遗漏的同时也避免杂乱无章。下班前,再回看一天的工作安排,完成的划掉,没完成的备注什么原因。工作笔记的记录,一般比较简易,内容包罗万象,有些是图形,有些是数据,有些是计算公式,有些是正确的决定,有些是错误的教训,有些甚至是某个程序的操作步骤,还有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和应用。生活笔记主要功能,一是用于摘抄,二是用于记录感悟,三是用于练字。这二本笔记是交叉的,互替的,可以说,它们之间成为一种驱动力-生活书写留住了对美好的向往,工作书写保障了生活步入正常轨道。
第二, 复盘 来自身边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复盘。先生的工种,讲实在的,还真不好定性,看他挺忙的,每天同一坐姿,盯着一组组变幻莫测的数据,按着上下左右键,问他,这是在干嘛?回答:复盘!很干脆很枯燥,也很神秘莫测。慢慢地,经过旁敲侧推,对于先生“复盘”的工作有了粗略的了解。他工作中的“复盘”,就是在一堆堆一组组的数据中,在反反复复,分分合合中,发现端倪,找到规律。这种规律可分为时的,日的,月的,季度的,年度的,综合他们的相似度,模拟发生的概率,尽早做好规避,避免矛盾的再次激化,避免悲剧的重演。如此一来,倒是省起,我们众多人的共性:容易被打回原形!所谓原形,有些是屡教不改的,有些是没恒心坚持的,有些是认为没用,有些是忘记使用的。谌老师反复强调,学到不等于做到,做到不等于坚持做到;不是没用,只是没用!可谓不知者无罪,错误是允许的,偶尔的打回原形也是被接受的。只是,当你在同一地方跌倒多次,你除了身体疼痛之外,难道没一点警惕之心吗?复盘,目的是不再重蹈旧辙的同时,得到强烈的预警信号,及时防备,无论是工作也好,教育也好。身为《正面管教》的传导者,此期读书会的导读老师,在此节骨眼上,无疑给我们拍了一记隔空耳光!复,是一次次的修正,是一次次的补充,是一次次的加强。
第三, 隐喻 当我写下“隐喻”二字,没有理会它是一个文学修辞,而是自然而然条件反射为一个动词——转移。人,处在生物链最高端,有别于其他生物,就是拥有丰沛的情感。情感的存在,令世间一切脉脉含情。而情感的诞生,情感的赋予,情感的堆积,情感的表达,都需要得到合理的有效的及时的转移。书写,完成了情感的传达,让激烈化为柔和,让柔和化为平静,让平静化为智慧,让智慧回归生活。
当然,书中工具远不止一二三,还有四五六,七八九,我很愿意听到不同的使用方法,在一上催生的二,才是生活精彩部分,我们且期待这份惊喜。
昨晚,有位朋友问我何为爱?她说,小爱显自私,大爱又无涯,怎样拿捏尺度呢?我恍愣了半天,无言以对。但我相信,只有好好爱自己,才有余力爱别人。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间。”
读人渡已,手写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