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有幸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沙原隐泉》,读着读着不禁心潮澎湃。
无独有偶,宁夏陶乐县毛乌素沙漠边缘也有一汪月牙湖,与余老笔下的月牙湾惊人的相似。今日,仿佛余老又领着我故地重游,但感受却大相径庭。
“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磕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身气力,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至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松,与它厮磨”
"动用哪一个藻饰词,都会是对它的亵渎。只觉它来的鲁莽,来的怪异,安安静静的躲藏在本不该有它的地方,让人的眼睛看了很久,还不大能够适应。无论如何不是他该来的地方。要来,该来一条黄浊的激流,但它是这样的清澈和宁谧。或者,来一个大一点的湖泊,但它是这样的纤瘦和婉约。按它的品貌,该落脚在富春江畔雁荡山间,或是九溪的树阴下”
读着读着我似乎有点小兴奋。感觉我与余老产生了共鸣,但语言贫乏,无力表达.真是“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所能言。”
“还是转过头来打量一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吧。我竟然走了这么长,爬了这么高!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平静而飘逸地画下了一条波动的曲线,曲线一端,紧系脚下。完全是大手笔,不仅钦佩起自己来了。不为那越来越高的山顶,只为这已经画下的曲线,爬。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
余老的散文就是这样有深度,他总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与其说是散文倒不如说它是一堂生动的哲学课。句句话一语双关,即表达了当时的感受,又暗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类似于这样的文字还有好多,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