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之分子模型--作业4框架--知识萃取,搭建体系

这个框架是根据这次课程知识萃取课程的主题慢慢提取吸收后,渐渐理清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的知识萃取框架。

框架的形成其实是在放大镜中被唤起的。里面的织网一度使我开始卡壳。织网,织网,不断的思考。直到显微镜(原结构提取)讲过,反复听了放大镜(目的)后,意识到无论知识抑或现在的萃取实验室需要依次从【思维】、【体系】、【实践】逐步完善。

而这个【思维】、【体系】、【实践】,恰恰是在平日和好友的讨论中就不断的提及的。针对一个问题、知识等等,相互间不断打破对方的思考局限,引入不同的思维考虑,完善彼此的框架,反复坍塌旧有模式、思维,构建新的更完善的体系。

这些不断的构建过程,类同禹宸所讲的IPO。而分子模型的提出,更是让我确认了自己的思考框架。

具体如下:

【思维冲撞】,打破原有的或混沌或无意识或混乱或不全面的固有思维(I-输入)。

【构建体系】,大量知识涌入后,意识到自己的差异,重塑全面的体系(P-处理)。

【实践体验】,将自己完善后的体系用于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的成果(O-输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3,860评论 25 709
  • 作者:刘光明 书田创始人 书田编辑作品,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深度近1.5万字,撑得过前半部分敬你是好汉 ▼ 导读...
    Skyman阅读 10,856评论 38 484
  • “她”是我养的一条小狗,我很喜欢欢她,她就我像我的妹妹,我可以把自己最好的给她。 是的,她就是我的妹妹...
    方家小光阅读 224评论 2 1
  • 多年以后,在温暖的阳光下,我是否会想起这路边的这张麻将桌,以及在这桌边的四位老婆婆。 下午洗着衣服时,突然想到了这...
    莜薇阅读 377评论 0 0
  • 夜雨熙熙阅读 19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