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绘本牵起习作的手
——《绘本课程这样做》读书分享
一直以来,习作始终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关之一。内容拼凑,篇幅不长是小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想象力弱,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没能掌握写作技巧。
比如我们班学生近期一篇关于写植物的作文:
这样平铺直叙的描写显得语言空洞、沉闷、缺乏感染力,让人很难提起阅读兴趣。如果能细心观察,发挥想象,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文章会生动起来。
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写话和习作方面有这几个核心词汇:观察、想象、表达。
因此,统编教材非常重视学生习作能力,并制定了一个能力培养的序列。习作涉及的观察、想象、修改等基本能力,都在关注之列。为了化解习作上的难点,凸显习作的独立地位,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编排一个习作单元。三年级上册训练“观察”,三年级下册练习“想象”。习作单元的编排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某项重要习作能力上形成突破,获得提升。
一、绘得价值
我们能否通过绘本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绘本课程这样做》这本书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
其一,绘本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观察空间。绘本是图文结合的文本,除了文字讲述的故事之外,丰富的图画信息包含大量有意义的元素,而这恰恰可以成为学生锻炼细致观察能力的素材。如观察《第一次提问》中的图画,能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青草雨滴、风声鸟鸣、儿童嬉戏……这些美好的画面全部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每一幅图画都会把人带到大自然的怀抱,让人情不自禁想到图画背后更美的景色。如《阿秋和阿狐》《狐狸电话亭》以及《小狐狸买手套》中,我们可以观察狐狸的神态、动作、表情,从而感受到各不相同的可爱的小狐狸形象。又如《小黑鱼》海底美景色彩鲜明但形状模糊,通过观察,恰似透过泳镜看到的水波后的影像。
其二,绘本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着大量精美的图画是绘本的最大特点。它能使孩子在阅读的时候更为准确地把握文字内容和故事内涵。富有张力的图画本身就是一种美,它能使故事突破文字的束缚,给学生营造无限的想象空间。例如,绘本《米莉的帽子变变变》讲述的是小女孩儿米莉很想有一顶漂亮的帽子,可是她没有钱,不能买。米粒有点儿难过。爱心满满的帽子店店员把一顶富有想象力的帽子戴在了米莉的头上,告诉她:“它可以变成你想要的各种尺寸、形状或颜色。你唯一要做的是运用你的想象力。”这简直太神奇了!米莉天马行空地想象出了各种有趣、好玩儿的帽子。整本书充满了童趣、童真,丰富的想象真是个美好的东西。
其三,绘本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学习写作手法。好的故事创作,都会运用一些技巧,从而为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体验;而在绘本中,有几种技巧是很典型也很常见的。例如《我妈妈》始终采用“这是我妈妈。我妈妈像……一样……。我妈妈真的很棒!”这样的句型来连接画面。《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运用了重复手段,交替出现鳄鱼和牙医相同的内心独白,表现彼此间心存忌惮外表却彬彬有礼,令旁观者忍俊不禁;《假如你给老鼠吃饼干》运用了绘本故事中最常见的“反复”策略,让相似的情节再三出现,构建回环往复的故事节奏;《公园里的声音》分别从三个人的视角讲述同一个故事,让读者看到视觉不同造成的情节差异;《寻找国王的皇冠》则充分运用了隐喻手法,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民主启蒙这一重大主题;再《我想吃一个小孩中》,鳄鱼扑向心不在焉的小孩儿,读者的心都提到了喉咙口,而故事却在下一页上演了“大反转”——原来这只鳄鱼太小了,小女孩儿可以一把抓起它,喜剧效果由此产生……一般来说,传统习作教学是不提倡进行写作技巧指导的,原因是技巧抽象,过多地指导技巧也容易束缚儿童的写作思路。但是绘本故事创编却不同。一是因为这些技法是通过绘本故事的方式呈现的,具体可感,并不抽象难懂;二是因为绘本故事的创意和可读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者对这些策略的应用,甚至可以说无策略不绘本。教师巧妙地分类整合、增添删减、精心设计,都能很好地为习作教学所用。
二、绘得策略
既然绘本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写作技巧,那我们应该怎样用好绘本呢?这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绘本抓住其中的训练点来进行绘本课堂教学。
如:课例《铁丝网上的小花》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绘本时,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文字的阅读理解上,而是从一开始就指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图画上,将观察的切入点落在了这个小女孩儿布兰奇身上——让每个孩子观察布兰奇身上的变化,她的面部特征,她的肢体动作,从而猜测她的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战争给这个小镇带来的变化和战争的真实面目,还学到了如何仔细观察图画,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如:课例《米莉的帽子变变变》是这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教师以“从封面切入,激发兴趣——讲述故事,启发想象——总结谈话,交流感受”三个学习步骤展开教学,其中,“讲述故事,启发想象”中“变自己的帽子”“变别人的帽子”“改变周围的人”这三部分,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教师打量运用猜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给自己变出帽子,给别人变出帽子,整一节课,乐此不疲。
又如:《不要再笑了,裘裘》是一个很具有“典型性”的绘本,之所以说它具有典型性,是因为它运用了绘本创作中几种最典型的策略:反复、呼应、反转、暗示、图画中隐藏着的丰富情节……指向创作的绘本应该怎么教呢?课例《不要再笑了,裘裘》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一、阅读绘本封面,提供知识背景;二、阅读绘本故事,提炼“反复”策略;三、观察对比画面,习得“呼应”策略;四、运用习得策略,开展想象写作;五、体验喜剧效果,强化写作意识。从本课的教学来看,这种策略支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绘本创作策略的提炼选择。第二,绘本创作策略的效果体验。第三,绘本创作策略的尝试运用。掌握了这些习作技巧,对绘本的理解就不会只停留在“知其然”的层面,而能够朝“知其所以然”的方向迈进,并且能够将这样的习作技巧运用于平时的习作中。
在绘本作文指导过程中,让我们做个有心人,与学生一起发现绘本中隐藏的法宝,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感受奇妙想象的魅力,掌握写作的技巧,让学生在无压力的绘本阅读中感受无压力习作的快乐,使绘本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发挥实效,从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