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时间的约会,与曾经出现过的叙述约会,与作者与书中人物的约会。作者在序言里如是说。我说这是与生活,与生命,与阅读的约会。
这是第四本余华的小说。我曾经因为喜欢某个作家的书而把他的作品通读一次,开始是纪伯伦,后来是巴金,鲁迅,后来是王蒙,贾平凹,路遥,再就是金庸,古龙,甚至是琼瑶,或者是列夫托尔斯泰,工作后读余秋雨和倪匡的《卫斯理》。现在机缘巧合,受儿子影响,读上了余华。
读纪伯伦,其实一点也没明白讲什么,只知道他很有名,他的诗,散文充满人性,充满对生活和自然的赞美。读巴金鲁迅王蒙是被他们的语言的锋利折服。读贾平凹是因同学的推荐(说起同学,得感谢他,我阅读的深入有他一半的功劳。)读金庸古龙,先是喜欢打打杀杀的场面,后来喜欢上侠义精神,现在是从中读出道理。读余秋雨,是因为他对中国文化的思考深深吸引我。现在读余华,经历生命淘洗后,岁月侵蚀后,略感沉重。前面三本如此,这次的《在细雨中呼喊》亦是如此。
所以我用序言里的词“约会”作为这篇读后感的题目。首先是与作者约会。作者作为六十年代的人,经历了那个时代的辉煌,堕落,无耻,混乱,反正和新生。也见证了人性的善良纯朴,暴戾沉沦。作者以亲身经历者的身份,叙述了那个动荡不安时代的一切:生存,生活,生命;人性,人情,人生。这本书,作者写了父亲孙广才骄傲又彻头彻尾的无赖,写了柔弱的母亲的在弥留之际的暴发,写了“我”经历的丰富多彩而又不幸福的童年,及童年岁月里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这是与作者的生命过程约会。
其次是与时代约会。在那个贫穷落后的时代,造就了一群精神贫穷的人,他们为生存为生活不择手段,如孙广义之流;为拔高自己不惜蹂躏他人的尊严,如孙光平;为保存自己的颜面残忍的诱骗孩子,如张青海……
最后是与时间、与自己的过去约会。时间如细沙,抓在手里,也会从指缝间漏走,松开手,它就散开,一丁点成团的意思也没有。人生在时间这堆细沙上独自承受风霜雨雪,渐渐消失掉,不留痕迹。而过去则一去不复返,空留凌乱迷糊的记忆在风雨中飘摇。作者体谅同情那个时代的卑微的生命,所以当一个人死了,他用“一劳永逸”来形容。也赞扬生命的顽强与不屈,所以他用亲身经历者的感受去感受那个时代的人的经历,并且不作评论。
人生有多种姿势,生命只有一段路程。和风细雨,暴风骤雨,凄风苦雨,全由生命的状态启迪。而记忆是一种约会,与以前的自己约会,与过去的内心的自我约会。
这次阅读余华是和臭小子一起的,他读《兄弟》,我读这本《在细雨中呼喊》。他先读完,我问他讲什么,他说讲了两个主人公走的两条不同的人生路。我也把我读到的告诉他,但没有现在这样详细。他催我快点读完,他要读——我们换过来读。这也是“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