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出一个小题目,大家可以踊跃回答。
让你设计一款电灯泡,你会怎么设计?
通常,大家会这样设计:
外型大一点或者小一点;亮度亮一点或者暗一点;颜色变成红色或者绿色......
如果你也这样想,永远设计不出优秀的灯泡,因为你仍然在针对灯泡本身发挥创意。
真正伟大的设计师是怎么做的呢?
无印良品的首席设计师原研哉说过:“我做的是光线的设计,而不是产生这些光线的照明器材的设计。”
同样的道理,写文章是关于用于用户感受的设计,而不是创造感受的文字的设计。
如果写文章不考虑用户感受,很容易写成自嗨式文章,对作者来说毫无价值,劝你早点放弃。
一、什么是自嗨式文章?
写文章之前,要知道什么是自嗨式文章,并避免越过这条红线,否则作者会说:“我写的文章不错,为什么阅读量这么惨?”
因为你写的是自嗨式文章,对读者没有任何价值,像绣花枕头一样,中看不中用。
什么是自嗨式文章?
百度百科下了定义:自嗨文就是调子很高,辞藻华丽,但没站在用户立场上写的文章。
自嗨式文章的弊端在于,作者没有站在读者的角度写文章,这违背了写文章的初心。
二、写文章的初心是什么?
写文章是为了什么?
有人说,写文章是为了表达思想,说出作者想说的话。
作者为什么要表达思想?是为了表达而表达吗?
如果是这样,就是为写文章而写文章,不落入自嗨式文章的窠臼才怪。
有人又说,自嗨式文章读得很过瘾啊,真是这样吗?
事实是,如果作者一味地传达知识,全然不顾读者的感受,最后只能局限于自嗨,没有人会为你的文章买单。
所以,作者要对读者负责,要清楚读者的需求,知道读者想要什么,避免费力不讨好。
三、如何避免自嗨式文章?
如何避免自嗨式文章?
粥左罗在《学习写作》书中提出要用“双向沟通”的心态去写作,就可避免掉入自嗨陷阱。
第一,采用平等的姿态
传统纸媒时代,人们只能通过报刊、杂志、书籍等途径了解信息,作者只是极少的一撮人,他们地位很高、令人羡慕。
进入新媒体时代,人人皆可以创作。如果作者凌驾于读者之上,势必引起读者的反感,读者自然不会看你的文章。
要做到这样,文章中不要用“你知道吗?”类似说教字眼,要多用“我这样讲清楚吗?”沟通的语句,读者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语言中透着平等与随和。
第二,创造聊天的感觉
什么是聊天的感觉?
作者不要只是单纯表达,而要和读者形成良好互动,这样就会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有人会说,作者每天面对冷冰冰的电脑,怎么和读者互动那?
其实,你可以将写作想成和读者聊天,用文字创造互动的感觉。
比如:“ 小小的鞋柜经过精心设计,在提升家居品味的同时,也提升空间利用率,让居室更加美观简洁。”
这样写,对自媒体文章来说太过生硬,读者接受难度大。
如果改成这样:“你知道吗?鞋柜虽然小,但只要经过设计,就可以让收纳空间变得更大,还会更显品味”
这样写,聊天的感觉是不是就出来了?
第三,调动读者的参与感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读者参与,是冷清和寂寥的,读者很难全身心读完,容易中途溜之大吉。
那如何调动起读者的参与感那?
在适当的时机,采用提问的方式,激发读者的参与欲望。
比如,在分享完自己在周末经历的趣事之后,你可以问一句:你的周末怎么过的呀?
这样一句简单的提问,可以瞬间调动起读者的参与感,让读者禁不住留言评论。
四、写在最后
日常写作中,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经历:
你千辛万苦写成文章,自认为还不错,读者却反响平平,辛苦付之东流不说,读者还不买账,心比黄连还苦。
其实,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你只要做到以下三点就够了:
一是采用平等的姿态,避免说教的口吻;
二是创造聊天的感觉,增强和读者互动;
三是调动读者参与感,让读者不再孤单。
相信你只要内心坚定并刻意练习,写出让读者认可的文章不再遥远,所以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