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圣诞似乎比往年冷清。早在上周,学校就转发了一篇关于《弘扬文化自信 过中国节》的倡议书,往年在平安夜会举办盛大庆典的五星酒店,今年也被告知不再举办了。
对这些,内心是很赞成的,淡化西方的节日,好好过中国的节日,尤其对于下一代,是很有必要的。
不然,类似“春节、中秋节、父亲节、端午节,选出其中不同类的选项” 这种在80后,90后看起来简单无比的题目,10后真的是会迷茫。
平安夜,商场、街道装扮得五彩缤纷,“Jingle Bell”循环播放,商家制造的浓浓圣诞氛围可以与我们无关,关于圣诞老人的传说却承载每个孩子一整年的期盼。
在听故事的年纪,每一个小小的你都会好奇的记住这个美丽的故事:
传说每到12月24日晚上,圣诞老人会乘驾由9只驯鹿拉的雪橇在天上飞翔,挨家挨户地从烟囱进入屋里,然后偷偷把礼物放在好孩子床头的袜子里,或者堆在壁炉旁的圣诞树下。
大部分中国孩子也会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收到这充满神秘色彩的礼物,毕竟,圣诞老人是不分国界的。
记忆中从3岁开始,你就开始了这份神秘的清晨“惊喜”等待。爸爸妈妈会提前给你准备礼物,放在袜子里,假装不知情地地告诉你:是圣诞老人送给你的,表现好的小朋友都可以得到礼物。对此,你深信不疑。
去年的12月24日晚上,睡前你突然说:妈妈,我今晚不能在小房间睡。我要去大房间睡,要不圣诞老人会找不到我的,去年我就是在大房间睡的。
爸爸妈妈面面相觑,一是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二是忘记了给你准备礼物。
很快镇定下来,告诉你无论你睡在哪里,圣诞老人都是知道的;你安心地进入了梦乡,粗心的爸妈开始寻摸给你准备什么礼物。现买肯定是来不及了,手工制作?完全不具备这项能力。没有办法,超现实主义的两人好歹找到了新新的红包,塞进新新的钱。清晨,你惊喜的发现圣诞老人送给你的是一个红包。你依旧欢欣喜悦,琢磨着圣诞老人是怎么把礼物放到你床头的。
今年,你7岁了,其实妈妈不太确定你是否还在相信圣诞老人的传说。看过那么多现实性文字、科普书籍,可能7岁的脑海里,童话世界已经不再了。
不再马虎,认真地为你准备了一个小礼物——一个雪人水晶球,依稀记得你去年念叨着想要这样的礼物。
清晨,当你醒来揉着惺忪的眼睛,没穿上鞋子就跑道厨房,举着手里的水晶球,高兴地对我说:“妈妈,看,这是圣诞老人给我的礼物,还在我的袜子里,我好喜欢。”
看着那只你穿过的旧袜子,还有脑海中的“过中国节”,这一瞬间终于没忍住,轻轻地说:“宝贝,其实是没有圣诞老人的,礼物是爸爸妈妈给你准备的。”
你竟然瞪大眼睛很吃惊地看着我,好久才喃喃道:“啊,真的没有圣诞老人吗?”听出你语气里的失望。
有点惊讶你真的还在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也后悔自己说出这破坏童话的实话。童真的世界多么难得啊!蹲下身子,微笑着告诉你,其实圣诞老人的故事只是传说,是希望每一个爸爸妈妈都更爱自己的孩子。
“没有了圣诞老人,以后还会有礼物吗”“会的,会的”。
吃饭的时候,你看着不断变化颜色的水晶球,满眼喜欢,认真地说:“妈妈,明年也会有圣诞老人给你和爸爸准备礼物,是真的圣诞老人哦。”
妈妈点点头。你又接着问道:“你和爸爸睡着后容易醒吗?”
这是准备要反过来做爸爸妈妈的“圣诞老人”了。
忍住了笑,心里一阵暖暖的感动!
这个圣诞节后,圣诞老人的传说不再有了。而童话世界却依然温暖地存在,从中,你那么真实地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