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些日子,无意间看到了华莉丝·迪里(WarisDirie)这个名字。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人,一位非洲女权斗士,一位超模,一位前"邦德女郎"。
这朵"沙漠之花"有着传奇的一生。
华莉丝·迪里在索马里沙漠里出生。她在四岁时就被父亲的朋友奸淫。五岁时被迫接受了数年前已经夺去她亲姐姐生命的女性割礼,这个所有非洲少女的梦魇。十二岁时,为了五头骆驼,父亲要把她嫁给可年过六旬的老头。母亲帮助她逃走后,赤脚逃婚的她在沙漠中差点成了狮子口中的食物,跋涉所留下的深度伤痕吓坏了后来的同台模特们。18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英语,离乡背井只身来到英国,做起了清洁工人。
历经磨难,她终于遇见了伯乐,被摄影师迈克 · 戈斯一眼相中,踏可超模之路。1997年,她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全身投入反割礼运动,成为联合国大使,写自传讲割礼的锥心之痛,成立多个慈善团体,唤起世界关注索马里女童的苦难,为同胞筹款建学校建医院。
20岁前命运多舛,生活对她残酷不堪;20岁后幸福美满,走上人生巅峰。
看完了迪里的生平,我在想,她是多么幸运,得到了命运之神的眷顾。有无数和她类似遭遇的非洲少女依然生活如同地狱。
很多人说,迪里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在的她,是因为她逃了出来。但是他们却没看到那些逃出来却还是生活悲惨的女性。同样的童年,却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不可否认,迪里是强大的。
迪里的童年,在谁看来都给她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如果,迪里沉溺其中,以身上的创伤为借口,不向命运抗争,她现在应该还只是一个生活在英国最底层的洗碗工吧。但是生活没有如果,她翻盘了,她成功了。
你觉得你的遭遇比迪里悲惨吗?你觉得命运对你很残忍?还是收起这些借口吧。把过去当做你安于现状的借口,其实是一种逃避。迪里并没有把自己童年的遭遇当做自己不思改变的借口,反而把它当做自己现在奋斗的动力,活跃在反割礼活动的最前线。
02
讲真,我的性格其实有很大缺陷:害怕寂寞,却又不合群,还时常忧郁。
很多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我小时候父母太不关心我了,让我变得这样内向,内向的都快孤独症了。我也努力在让自己变得合群,努力让自己融入大集体,却还是明知故犯。
后来我知道了“原生家庭”这个概念,而且很多人都在宣扬家庭、父母、童年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不得不承认,“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早期性格、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确实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当你渐渐长大,不如成年,你就有足够的条件构建你认为正确的三观,而不是依旧延续过去的那些观念。父母可能没有你读的书多,可能没你有文化,所以别把所有的不公平推到父母身上。
确实,我的童年可能对我的性格的形成长生了直接的影响,常常被拿来和别人家的小孩做比较,各种不如人家。但是我绝不认为这是我以后可以郁郁寡欢的理由。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完美的,我接受我的过去,但我同样相信自己能够改变我的将来。高考完了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了大学;在大三和大四,我选择了出国深造,虽然结果我还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成功留学。我做着自己的决定,虽然父母还是反对我。父母因素是我做决定的因素之一,但是已经不是决定性因素了,过去的经历也不会对我产生多大的影响。我想,我在主动寻求改变,我也绝对不会拿我的过去当做我现在不成功的借口。
现在的我可能还是不大合群,但是现在的我能够足够冷静足够理智的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得不说,这和我的过去有关系,只不过我不是被过去的挫折拴住脚步,而是将它们转化为我的优点,为我所用。
03
如果你的过去不幸,承受了一些本不该在那个年龄段承受的责任或负担,你都已经挺过来了,那些都是你的过去,不会是你的以后。
最近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汽车广告,我觉得说的很对:也许你昨天很辉煌,亦或是很苦难,但是,昨天终究是昨天,今天的你应该重新上路,应该超越昨天的自己。
失败者总是沉溺于失败中,拿以前的失败当做这次失败的借口;成功者会很快走出阴霾,只会把过去的失败当做这次成功的附属品。所以人们才说:苦难能毁灭一个人,也能成就一个人。
其实你应该做的很简单:不要在意自己的过去,不要把自己的过去当做借口,踏踏实实的过好今天,该努力就努力,该改变就改变,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