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接触到至亲的死亡,那时我才8岁,下午放学回家家门锁着,我饿着肚子等到了快七点,邻居对我说,我爸妈在我大爷家,我急忙站起来,跑去那里,站在大门外,看着门上贴着白对联,大人们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都在进进出出,忙里忙外,院子里支了两口大锅,一个堂哥手里拿着碗,蹲在墙角吃饭,他看我站在那发呆,便说,你爸在屋里,性格有点孤僻敏感的我怯生生挪着步子,正房里停着一口漆黑的棺材,棺材前面放着一张桌子,桌上摆着四碗素莱,而我大娘眯着嘴,脸上没有了一丝笑容,眼神是空洞而哀怨,我站在门前三四米就停下了,过了大概十分钟,爸爸终于发现有些痴傻的我。
我正忙,去一边玩吧!这是咱家钥匙。爸爸递给了我,我转身离开,他忙得大概忘了,自己女儿还没吃饭。
回到家里,胃像塞满了石子,沉甸甸的,拿起一块饼放到嘴边却放下了,饿得肚子躺到了第二天上学。
死到底是什么?年幼的我只知道去年隔壁老羊产下两只小羊不到一个月,就死了,自此我再也没见过羊妈妈领着小羊在胡同里乱窜吃草嬉戏。
直到上高中,我还很伤心,甚至有些绝望,梦中反复出现大娘和儿子在马路边玩耍的情景,甚至想如果我的至亲离逝,我将不会苟活。
当我上初中时读苏东坡《江城子》 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的心在滴血,泪流满面,时常害怕周围人离我而去。
害怕死亡得人,正是由于死亡在他们想象中死亡是空虚和黑暗,是因为他们没有看见真正的生命。------(俄)托尔斯泰《天国在你们心中》
2.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写死并非生的对面,而作为生的部分永存。
书中主要描写面对至亲至爱的人的死亡,直子,渡边和绿子是怎样面对的,他们像三条平行线,直子从天空跌落到海底,渡边始终在沼泽地徘徊,每当污泥快要埋葬他时,他便努力向上挣扎,迎接每一天的太阳,而绿子面对从出生都不爱自己的父母,照顾患病的他们,始终让自己飘浮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快乐积极的成长,并把这种快乐的心态传给了渡边,拯救了他。
十七岁那年的五月一个夜晚,木月在自家车库中死了。他的死突如其来,毫无征兆。改变了直子和渡边的生活,他们直接陷入了黑暗之中。渡边和直子在活得好端端的青春时代,以死为轴心旋转不休,吞噬他们的思想,灵魂,掌握他们的行动,直至生命。
书中直子和木月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长大。木月死后三年,直子既使和渡边谈话,也有意避免接触几个地方,当她刚开口说,便会突然消失,像被拧掉的什么物件浮在空中。茫然若失,这种况状持续到她住进了一家精神病院。
渡边去医院看她时,她把时常产生幻觉对他说:觉得就像木月从黑暗处招手让她过去,他嘴里说,喂,直子,咱俩是分不开的呦!
这算是直子第二次接触死亡了,姐姐生前是个优等生,属于无论让干什么都拿第一那种类型,学习第一,体育第一,又有威望又有领导才能。性格热情开朗,受到周围人的喜爱,遇到问题自己解决,就是这样一个能力强大的人,把自己吊死在房间里。
当她向渡边诉说时,渡边劝她,不必悲观,在黑夜、噩梦、死人的力量面前太胆小了。必须做的是忘记这些,只要忘记,一切都新开始。渡边邀请她和自己一起住,她拒绝了。
直子宁愿自己独自面对孤独寂寞绝望,也不希望有人走进她心里。她对渡边说,希望渡边能记住她,记住她活过,记住她曾这样存在过。木月死后,她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同别人交往了,甚至不知道究竟怎样才算爱上一个人。她失去爱的能力,面对爱情,她给自己造了一面铜墙铁壁。把自己的心上了一把锁。甚至认为自己不再是健全的人。对生失去希望,渴盼死亡的到来,让自己解脱。
最深的孤独不是长久一个人,而是心里没有了期望。
下午时木月和渡边一起愉快地去打桌球,木月一举赢了三局,渡边按事先讲好的付了费用,木月十分满意。
当晚木月就自杀了,既无遗书,又没有推想得出的动机。在此之前,生在此侧,死在彼侧,渡边在此侧,不在彼侧。然而,以木月死去的那个晚上为界,渡边再也不能如此单纯把握死(或生)了。死是深刻地事实,他永不休止的圆周式思考,在活得好端端的青春时代,凡事以死为轴心旋转不休。他无法确定自己在周围世界中的位置。
他死活都要离开生养自己的故乡神户,懦弱无能的逃到了一个没有人认识的东京,想要重新开始生活,寄宿在学校里,尤如行尸走肉,对周围的一切都冷眼相看,甚至有些格格不入,对任何事物都保持一定的距离。
遇到直子,他们恋爱时,他总是在她身后一米左右的距离,大多看的都是她的背影。甚至和直子做爱,发现她是处女,问她为什么不和木月做。在他身里,大抵认为只有木月才配得到直子的第一次。
渡边麻木到和永泽一起饮酒消遣,出去找女孩睡觉,如此三四次后,他觉得和不相识的女孩睡觉,睡得再多也是徒劳无益,只落得疲惫不堪、自我生厌,甚至更加空虚。
他只好找工作,通过紧张劳作,得以暂时忽略心里的空洞。
对于直子的来信,他会读上几百遍,每次读都觉得不胜悲哀。那正是与被直子盯视眼睛时所感到的性质相同的悲哀。他既不能将其排遣于外,又不能将其藏于何处。日落天黑,周围的一切,竟同废墟一般。
由于木月的死,他的青春期的一部分机能永远彻底地丧失了。
渡边埋头吃饭时,绿子像是从天而将,戴一副深色太阳镜,身上是白棉布迷你连衣裙。
绿子,人如其名,象征着春天的勃勃生机,是个热情开朗,心胸豁达的人。
绿子家境贫寒,不似直子家有很深背景,她通常一个人做饭,因为父母不喜欢她,所以连吃饭也很难,为了买到自己喜欢的厨房用具,她像从身上挤血似的一点一点攒钱,而身边的同伴都在使劲儿大把大把要钱,买时髦衣服皮鞋什么的。她为了得到一个煎蛋锅,用一副乳罩整整对付了三个月,每次戴半湿不干的乳罩出门,气得直流泪。
两年前,她妈得脑肿瘤去逝,家里的钱全花光了,因为要看护,学习不成,和失学差不多。她妈死时,爸爸竟说,十分懊悔,真不如叫你们两个替你妈死算了,绿子吓得目瞪口呆,不过这并没有打倒她。
绿子家附近发生火灾,他们爬上三楼晾衣台看热闹,聊天,喝咖啡,当火势越烧越大,绿子不顾渡边劝阻离开,反而自我陶醉唱了《柠檬树》《草莓恋曲》《离家五百英里》等。
对于妈妈的死,她最受不了死的阴影一步一步侵入生命的领地,等察觉到的时候,已经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她顽强抵抗死亡带来的负面影响。
绿子每天上学同时还得照顾患病的爸爸,生活对她来说,紧张而忙碌,即使累得直不起腰,她也从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
绿子把人生当做饼干罐,里面有喜欢的和不大喜欢的,如果先一个劲儿挑你喜欢的吃,那么剩下的就全是不大喜欢的。每次遇到麻烦她总会想:先把这个应付过去,往下就好办了。
对于渡边的孤苦,她总是热情洋溢的开解。渡边喜欢直子的事实。她乐观表示愿意等。
直子身上是娴静典雅而澄澈莹洁的爱,而绿子是站立着的,在行走在呼吸在跳动,摇撼身心。
直子自杀后,渡边悲哀意识到,直子从来没有爱过他,他到处漫无目的流浪。流浪途中他学到一个道理,并将其作为大彻大悟的人生真谛铭刻在心,那便是: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他们是在活着,必须考虑的事只能是活下去。
书的结尾是渡边终于得以自我救赎,整个世界上除了绿子别无他求,想见她想同她说话,两人一切从头开始。
3.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日本小说,我似乎从中察觉到为什么日本人自杀率高,在书中第190页写出了原因,面对大女儿上吊自杀,父亲竟然说,他的兄弟也是自杀而死的,这一切都归于基因关系,这句话是多可笑,所以我认为造成直子死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木月,而是日本长期以来对于生命漠视的态度,他们在儿女面前毫无避讳。甚至不知道告诉儿女自杀是不对的行为,教导儿女要有强大的内心。
在书中,关于木月,直子,初美等人的自杀行为,周围人没有做出道德评论。我想人们对于身边人的突然离逝,习以为常,甚至可能麻木不仁。
书中最宝贵的思想是对死不再是抗拒,而是学会用生命去包容死亡。
生命短暂,切不可猬琐偏狭。
村上春树于无声处告诉我们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人不应轻易抛弃自我。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这是我们从小就学的《孝经·开宗明义》一段话,告诉我们要尊重生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二十多年如白驹过隙,前尘往事如烟飘散,年少时对死亡的恐惧渐渐消失。当年那在妈妈葬礼上哭泣的十二岁的少女已嫁作人妇,妈妈死后,她一个人支起烧饼摊,供妹妹和弟弟上学,碰到了一生的爱人,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妹妹现在是一名医生,弟弟考上了重点大学。
在我们身边,如果有人自杀死了,一定会受到道德批判,甚至家里人会抬不起头做人,这就是我们的社会公德心。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到大吃尽苦头,好不容易苦尽甘来,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参加工作,自己退休了,颐养天年,谁料刚退休半年突然中风半瘫患了,去北京治疗一年,花光了积蓄,收效甚微。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真想死了算了。
我问他,如果你死了,你儿子怎么办?你孙女才五岁,你怎么让幼小的他承受至亲至爱的奶奶的死,而且还是自杀。
他想了想说,我不应该悲观,起码我的一只手还能动,还能择菜,抹桌子,干些简单活,我死了,我孙女该怎么面对将来的生活。
至亲至爱的人走了,我们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