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大宝自定任务之一是学英语。前几天,他要求自己每天背记生单词100个。这个量还是挺大的,特别是每天背新单词之前再复习昨天的。靠意志力,他确实坚持了一周多,但最后还是中断了。后来他作了调整,改为每天50个。这对于他来说不算很难,还是比较愿意每天主动坚持的。
他在一开始就处在困难区,由于急于求成,想要快速见效,制定了远超自身水平的学习计划,因体验太痛苦而中途放弃。好多人做事常半途而废,其实也是这个原因。后来,他降低了难度,自己的行动力才能持续增强。
最佳的学习区域,在拉伸区,舒适区边缘,在这个区域,我们既有成就,有挑战,进步最快。既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难易匹配的地带,才是学习的心流通道。
匹配原则不只适用于学习,也适用于其他领域。
比如运动。今年中医调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身体各方面状态挺好。运动量就加大了一些,每天健步走五公里。可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身体状况有所下降,运动时大汗淋漓。连上一堂课气力都难以维持。再去就诊,医生严厉地叫停了我的这种运动。我这属于过度运动。过度运动出汗,耗气严重,中药补的远抵不上我消耗的。这对于气虚患者是大忌。我不得不改为散步,散步倒挺轻松,但总感觉好像没多大运动的作用。于是我就把散步和健步行间隔进行。健步走一段,到身体微微出汗时改为散步。等汗快消了,再改为建步走,如此反复。这样运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气虚状态逐渐改变。而运动时,散步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小了。预计再过段时间,全程都可以健步走了。说不定,明年也可以像老公一样跑步了。
知道了匹配原则,我们就应该努力去梳理哪些内容处在自己的拉伸区,即“会做但特别容易出错,不会做但稍微努力就能懂”的内容,然后在这个区域内努力。
作为父母,最关心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孩子学习时常会分心走神,不够专注。原因可能是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或者学习的快慢节奏不太适合孩子。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探寻他们的拉伸区,指导他们在舒适区边缘努力。而不是看到孩子不好好学或考不好,就一味地冲他们发脾气。盲目地和别人家孩子对比,给孩子报学习班,给孩子增加学习量,加学习难度,这些都会适得其反。
学习不是一味的努力,成长也不需要拼意志力。只要站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往外走,和时间做朋友,你就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