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在工作生活中会遇到歇斯底里的状况。今天事情耽搁了,孩子半夜高烧,公司临时加班,客户无理要求,就连陌生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有时候都能成为我们歇斯底里的导火索。发泄过后,内心真的平静了么?一句失控了就能过去了么?
连续五天早上上班,女儿哼哼唧唧的不高兴。周一不开心的原因是为什么昨天能歇班,今天就不能。周二不高兴的原因是为什么我可以不上学而你要上班。周三闹情绪的原因是我想让你在家陪我,钱让爸爸去挣。周四耍脾气的原因是我不喜欢和奶奶在家,就想妈妈陪我。
直到今天早上,我晨练回来,叫她吃饭。她问“妈妈,你今天上班去么?”我说“你说呢?”“去上班,我今天不哭”。我心里想着终于不闹了。结果等我换上衣服准备出门的时候,她又开始哭。就差出门的我软硬兼施都没有能成功解决这次的难题,在我一再问他有什么想说,他就是一住不住的哭,想到这连续几天的情况,我的火气蹭蹭蹭窜到了临界点。
冲着她一顿大吼,拽到屋里打了两下屁股。强迫自己降下火气,她也消停了,不闹了。紧接着,讲了十分钟的道理,女儿说“妈妈,我错了。”眼泪瞬间掉下来,抱了抱她我就去上班。她送我到门口,说“你能亲亲我么”我蹲下身子,亲了亲她。我想可能她就是想要个拥抱吧,内疚感油然而生。
最近无力感越来越重。打电话给父母,觉得自己的能力提升速度总也赶不上他们苍老的速度。本该三十而立的年纪却不能让父母好好享受生活,甚至还要补贴我。面对女儿,总想在能陪她的年纪多陪陪她,又想做足父母的责任,为她做好充足的准备。她选择拼搏的时候,我能提供给她与眼界相匹配的基础;她选择平凡的时候,我能让她不至于为了菜米油盐酱醋茶而争吵。工作中,说了不懂,懂了不做的尴尬又不知道该怎么张口。把握不好做好和做坏的临界点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吧。
失控的情绪不应该作为任何人做错事的借口和理由。再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的本心。看来,人人都要加一项技能训练——控制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