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在家呆了整整一个月,这一个月里,一宝的衣食起居都交由爸妈打理,我就负责吃喝玩乐睡觉。悠哉的日子里,免不了和我妈拌拌嘴,关于孩子穿衣。
有一种冷,叫外婆觉得冷
我妈总觉得一宝穿的少,摸摸一宝小手发现凉,立刻紧张的想要再加一件,下一秒就被我无情拒绝。“摸后颈,脖子暖和就可以。”我妈还是不放心,“今天温度比较低。”
每天我都要为给一宝穿多少和我妈探讨一番。我妈无时无刻都在担心一宝会不会冷,而我则随时随地准备打消我妈想给一宝添衣的想法。“他一直在动,不会冷。”“烤火温度高,得脱一件。”“小孩子不怕冷,比大人抗冻。”“他比我穿的多,不会冷。”“穿多了更容易生病。”说的再多,我妈一摸一宝手,发现是凉的,又开始忍不住担心他冷。“那只可能是热的!”我很无奈。
遇上一宝手凉,我要给他脱一件,我妈立刻担忧又紧张,“还脱啊,不弄感冒了啊!”“让你看看是冷还是热的啊!”脱衣没一会儿,一宝的手就暖和起来了。我让我妈摸完一宝手,她摸完不说话,忧心忡忡地脸总算放松下来。
我曾亲自验证过“手冰凉可能是因为发热”的推测。之前在外面,遇上变天,会给一宝穿厚衣服,发现手冰凉后,又给他添衣,添衣过后还是冷,就担心是穿厚了,给他换了个薄的,结果手就暖和了。几次过后,我才知道有时身体发热手也会冰冰凉。
在家时,有次一宝在门口奔跑,我摸一宝手冰凉,在我妈不可置信的表情里给他脱了外面的袄。上个厕所的功夫,回来发现袄又穿到一宝身上了,只不过是敞开的。我哭笑不得,没说什么,心里却是百般无奈,“有一种冷,真的只是奶奶冷”。
邻居大妈来我家玩,也说给一宝穿的少,我妈顺势在旁边嘀咕。说的次数多了,我也开始怀疑是不是给一宝穿少了。
家里毕竟温度低,有时一宝手冰冷我也拿不准是热还是冷的。再加上我妈老说一宝冷冷冷,我更是难做决策。如果是冷,脱了怕冻着一宝。不脱吧,我又怕热着一宝。有时摸摸后颈没出汗,就作罢;若是后颈发烫,还是坚决脱。我妈便又开始担忧,“不弄感冒了啊!”幸好,直到离家,一宝也没感冒。
一宝唯一一次感冒是热感冒。那时恰逢变天,小胖天天在我耳边念叨让我给一宝多穿点、多穿点。我心里一慌,晚上给一宝穿多了。其实按我的想法,不会给他添衣,可我又怕万一感冒,小胖肯定说我给他穿少了。我不想担这个责任,于是依着小胖给他多穿点,结果夜里流汗感冒了。
小胖常挂在嘴边的也是“多穿点”。我常调侃他,“育儿专家都说宝宝穿衣参照爸爸,结果咱家有个怕冷的爸爸。”
自那以后,给一宝穿多穿少,我自己拿主意。小胖偶尔在旁边暗示,“变天了咧!很冷啊!”我吐槽:“爸爸冷,我们不冷!”
育儿这条路很难,难在你能坚持自己的原则,难在你要承担相应责任。比如穿衣这件事,一宝不感冒还好,要是感冒了,我妈肯定说是我给他穿少了。
我能理解我妈让一宝多穿点是出于爱,可有时却是变相地伤害了孩子。孩子适当的冷对他而言是一种锻炼,能让他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医生也建议:对待孩子,应当三分饿与寒。
其实我挺好奇,为什么都担心小孩冻出病,而不是热出病呢?事实上,热更容易生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