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是儒家基本核心经典。
《大学》为曾参所作,《中庸》为子思所作,《论语》主记孔子言行,《孟子》为孟轲主作,四者合称四子书,简称“四书”。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著《春秋》而成儒門六经,后《乐》佚,而《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
现将四书五经之来源及基本概况简介如下:
《大学》——传为曾参所作,成书战国初期;原为《礼记》中的一篇,为后世所重,遂独篇成书。
《大学》,是人生第一当读书!为学之始,先读《大学》以呈规模;次读《论语》,以立根本;次读《孟子》,以覌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微妙之处!
《大学》,是人生为学之纲目,是初学入德之门径,且其文浅近明白,最易晓,宜先读。
《大学》,大人之学,君子成人达己之阶梯首要,为四书之首。
《大学》,凡千七百五十三字,主述儒家人生哲学,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及其基本原则和方法,其“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明了人生目的为学纲领,修行次第、着手途径!
《大学》经一章,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是全篇核心;《大学》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是展开解悟。
《论语》——孔門七十子及其后学编著,首创“语录体”散文,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体现儒家思想,是儒家学派基础核心经典著作,成书于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凡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一万二千余字。
《论语》记孔圣言行,以立根本楷模;《孟子》详述孔圣意旨,譬喻十字打开!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孟原儒,孔为经,孟为传,相参相合,相得宜彰)!
《孟子》——孟轲,儒家亚圣,序《诗》《书》述仲尼之意,私淑孔子,拟圣而作,成《孟子》七篇十四卷,凡286章,三万五千余字,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为儒家基础经典,孟轲及其学生万章、公孙丑等著,成书于战国中期。
《孟子》全书,行文雄辩滔滔,气势磅礴、感情充沛,极富感染力,千古雄文皆宗孟!
《中庸》——子思所作,成书于战国时代。《中庸》作者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学派与孟子学派合称“思孟学派”,是儒家正统,其所著《中庸》,精神微妙,得孔圣心传,内含"儒門心法”!
"中庸”,即中道、中和之道——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天下常平之道即为中庸,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唯君子能之,小人反是——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中庸》主述儒家的道德标准,以“诚”为本体,以“至诚”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至诚通神!诚者天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古代诗歌的开始!《诗经》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内容反映了"劳动、爱情,战争、徭役,压迫、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的社会自然百科全书!
《诗经》经孔子删定后,存诗三百零五篇,号称《诗三百》,其感情淳正,一言以蔽之:“思无邪”!。风雅颂,赋比兴!学《诗经》会说话,学《易经》会算卦。
诗的来源有:王官制诗,行官采诗,诸候献诗。
《书经》——即《尚书》。
意为:上古之书;君王之书;尚崇之书;是先秦历史文献集,是皇家专书,记录国家公文“誓命训浩典谟”,是《三坟》《五典》的遗留著作;是儒家核心经典之一,圣君贤王行政理事之大经大法存焉,为历代王公贵族重视,是贵族子弟的政治哲学教科书!。
《礼经》——即《礼记》,孔門七十子及其后学者所记也,凡百三十一篇,成书于战国时期,西汉戴德选编85篇,称《大戴礼记》;其侄戴圣选编49篇,称《小戴礼记》,后世所传《礼记》为《小戴礼记》。《礼记》是先秦礼制论释集,是儒家思想资料汇编,体现儒家哲学、教育、政治、伦理、美学思想,是儒家核心经典,唐入儒家九经,宋入儒家十三经,为士人必读书”。宋后,《礼记》为三礼之首。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周礼》是周公所制之礼;《礼记》是对《仪礼》的传记注解。)
《易经》——即《周易》,成书于西周初年。《周易古经》为姬昌著,《周易大传》为孔子撰。孔子赞易后,《周易》被奉为儒门经典。《易》为群经之首,设教之源,是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易》经,讲述天地自然万物运行发展的规律。
《易经》成书,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上古伏羲始画卦,中古文王作《周易》,近古孔圣撰《大传》。
儒門易,道家易,筮术易,为易之三派;易之三义:简易,变易,不易。
《春秋》——孔子著,依鲁国史料按年季月日编定,是东周前半期——自平王东迁至敬王四十四年战国编年前夜,鲁国的国史,古人重视春季和秋季,因此把国史记载称为《春秋》!
《春秋》正本为编年史,记叙简略,常需与其事略传记,合刊共读。
为《春秋》作传者有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今传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春秋》微言大义,一字可见褒贬,亦称春秋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