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逛小红薯刷到了不少22届毕业生至今没有找到工作的帖子,现在23届的秋招已经基本结束了,这个时候没找到合适的,可能今年就这样了。
找不到工作似乎已经成为了普通一二本(双非)和大专生的普遍现象,我也看了一些招聘的岗位要求,有些三四千的工资,要干的活可不少,而且应聘时还要求你会多项技能。
我目前联系了几家公司,打算之后去面试他们的编辑(新媒体运营)岗位,有一个不仅要会文案、运营还要熟悉pr剪辑,但是薪资并不算高,多种技能兼备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上或许会更吃香。
感受到推荐我的那个大姐姐的激动,恍然间似乎回到了大一那会儿面试记者团的时候,当我说自己当了三年语文课代表的时候,看到学姐眼睛一亮的神情,我就知道自己稳了。(前面说了一堆彩虹屁,没啥用)
应届生初入社会,没有工作经验,疫情当下岌岌可危,很多单位并不愿意去录用还需要培训和锻炼才能真正开始“工作”的他们。
王芳芳考研落榜后在小县城找了份满足温饱的工作、海归硕士去送外卖、大学生进厂上班……这个似乎在这个学历贬值的时代,已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其实工作无贵贱,我国的行业歧视还是比较严重的,和以前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又有什么差别呢?
可能去干和自己能力不相配的工作确实有些可惜,但有时候人才太多确实会有资源浪费的现象出现。不过,做什么只要自己不后悔就好,经济不稳定,先养活自己最重要。